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国了?(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明史评论崇祯帝的性格缺陷。说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于忧患重重的局势,皇帝大概一直处在一种神经质样子的焦虑之中。这样的一个皇帝,又没有识人之明,自然是极恐怖的。
    十一年要把孙传庭剿匪的秦军调走,填补辽东的窟窿。孙传庭和高起潜杨嗣昌不睦,被崇祯冷处理。孙上奏无果,郁郁耳聋。十二年又要孙传庭当救火队员,孙泥人也有火气,结果被扔在牢里三年。等到出来后,局势已经糜烂不堪,豪言讨贼的杨嘟嘟已经挂了。孙传庭死在乱军之手,崇祯怀疑其未死,不予荫封。
    上一个这种待遇的人,是卢象升。人死了八十天,尸体才收敛起来。
    君德如此,也不能说是群臣误我。毕竟信赖杨嗣昌,对杨恩赐有加的就是他自己。对崇祯来说,这实在是个异数。
    崇祯朝五十相,急于求治,可惜有不能尽用。杀辅臣一人,尚书四人,总督、督师七人,巡抚十一人。
    最后导致群鸟无声,但求碌碌无为。
    明朝灭亡从万历时期就开始埋下伏笔,终于在崇祯朝爆发。崇祯当时面对的局面是个无限死循环:女真到明朝抢钱——明朝花钱驻防——政府没钱只有增加税负——农民没钱交税起义造反——调兵镇压越打越花钱——越花钱越增税——越增税造反越多——女真趁乱又来抢钱,再加上蝗灾旱灾,这样的一个长期积累下来的烂摊子,真的不是光靠勤政就能解决的。所以说,一个朝代的兴亡,除了靠个人努力,还要考虑历史进程。
    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政治规则已经相当成熟,有时即便皇帝懒一点,只要文官体系能够按部就班的运作,就是保证国家机器照常运行。所以当时不怕皇帝懒,就怕皇帝瞎折腾。崇祯一心想快刀斩乱麻,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另外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崇祯是无法完全控制他们的。所以崇祯能使用的手段,只有杀杀杀!越杀越乱,越杀越离心。再加上的文官集团严重内耗,这才是大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后世可怜崇祯,多半是两个原因。第一,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皇朝,这让很多对明王朝、汉民族的同情,转加到了崇祯身上。第二,崇祯并不是像宋徽宗、陈后主那样的沉迷酒色之君,这让人们多少对他产生一点可怜之情,但仅仅是可怜,并不是可惜。这就好比一个人特别努力,没日没夜的学习,但还总考倒数第一⋯⋯他可怜吗?可怜!可惜吗?不可惜。
    崇祯的天赋算不上优秀,也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只能靠后天的勤奋去弥补,想在实践中摸索一条救国之路。崇祯的一生,就像一位低等级、烂装备的菜鸟,进入到了史诗级别难度的游戏当中,那些帮他代练的高手,崇祯都怀疑他们是来骗钱骗经验的,他只放心自己身边的宠物王承恩,结果导致一个路边野怪都能干他1000+,更别说大boss皇太极与李自成了。但历史不是玩游戏,没有存档读档重新开局的机会,既然摸错了路,失败即是亡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