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乐不思蜀的出处,而且一提这个成语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其实阿斗就是刘禅即蜀汉孝怀皇帝,又称后主。字公嗣,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没心没肺,也许很多人知道刘禅刘阿斗可能是从《三国演义》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阿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明什么,我只是想表明我对于刘禅的理解,并没有其他意思。 乐不思蜀出自于人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在投降曹魏后,一次与曹魏实际统治者司马昭的谈话。话说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开心得不得了,活脱脱是一个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从此诞生。从此刘阿斗被认定是个没皮没脸的窝囊废,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从下面开始介绍在我眼中不一样的蜀汉后主刘禅刘阿斗。 刘禅(公元207年—271年),蜀汉后主,字公嗣,又字升之,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即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总共执掌蜀汉政权长达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期最长的皇帝。有人说刘禅之所以能当这么久的皇帝是因为诸葛亮的尽心辅佐,但其中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诸葛亮是在公元234年死的,也就是说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长达29年的皇帝,所以这个很难说成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 通过以下几点可以证明刘阿斗之所以能在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并非偶然: 1:在《三国志》记载里,在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一段提到了:“射君(疑是射援)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其意思是: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就算诸葛亮多多少少有点阿谀奉承,但是作为一国的开国之君刘备应该还是有知人之明,所以可见刘禅并非鲁钝之人; 2: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又不好直接反对,而诸葛亮又急于北伐实现与刘备的诺言,他便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说明刘禅明白如果君臣不能一心,那离亡国之期就不远了,虽然在后面的几次北伐中,刘禅也做出过错位的决定,但是却肯于知错改错(另外《三国演义》毕竟是本小说,有很多内容并不可信)。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虽然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但是规模都比不上以前),而且在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