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清末民初陕西关中农村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及生活变化的史实,引起众多人关注。剧中除了主角族长白嘉轩,另一主要人物---白鹿原的“乡约”鹿子霖,也被演员何冰塑造得活灵活现。 剧中鹿子霖的的职衔是“乡约”,这个名称以前还真不熟悉,说不清是个什么官职。 如果从字面词义理解,“乡约”就是现时人们常说的《乡规民约》。应是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为目的的一种制度。 翻查史料才得知,“乡约”真是官名,而且是如此演变成的: 《乡约》始于宋,盛于明,普及于清,延及于民国。其组织形式从最初的“讲学”形式到松散而不固定的组织状态,再又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固定状态。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大都认为是北宋学者吕大钧、吕大临等几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制定的“吕氏乡约”(又名蓝田公约)。 光有了制度不行,还要有人监管。而负责管理和推演《乡约》的人,也从最初的单纯“教化民众”,逐渐演变成同时负有一定行政事务的“乡约”,因而“乡约”后来也被归纳为“官人”中的一类。 史料介绍,负责组织管理、讲解、执行《乡约》奖罚的人,最初叫“约长”,“约正”,“约史”,“讲约”等,后来又干脆将这些人直接称之为“乡约”。从此以后,“乡约”就专指负责此事的人了。. 有的词条更简明,说“乡约”就是明清时期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职责是传达政令,调解纠纷。对照到今天,大约相当于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 我国北宋时期,理学极为兴盛,蓝田理学家吕氏兄弟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制定出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操作性强的《乡约》,并在家乡率乡人演习推广,教化民众,以正乡俗,遂“使关中风俗为之一变”,以至在全国也争相效仿,迅速推开。 各地《乡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能在一定的范围,有一个适当集中的地方设有“立约所”:“立约所”多设置在祠堂、庙堂、馆堂或其它公共房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