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中美朝鲜停战谈判:谈判耗时两年多 签字10分钟(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名记者以特有的职业敏感报道说:“哈里逊向记者席瞥了一眼,挤出一丝勉强的微笑,与南日同时起身离开。两人目光交遇一下,又赶紧避开,分别同本方人员退出了大厅。”
     十分钟的仪式似乎过短。中国外交部的有关部门事前按照常规,曾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计划,但在请示过程中,关于“中国外长在北京举行招待会”的建议即被否定。周恩来指出:“外交部的签字计划,似过于宏大,与目前这个停战的实质不尽相符……签字仪式中的进门就互相握手和碰杯应以不要为好。”停战只是战斗的终止,并不意味朝鲜半岛和平的到来。这就是实质。50多年过去了,以和平条约代替停战协定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板门店停战谈判创造了两项历史纪录: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停战谈判和持续最久的武装休战。时至今日,一条240公里长、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仍腰斩着朝鲜半岛,将这个民族一分为二。
     李奇微要求美方代表团人员“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李克农要求我方人员注意“察言观色”
     停战谈判的结果关系到重大利益,因此双方都选派精兵强将组成谈判班子。根据协议,交战双方的谈判代表团各由一名首席代表及四名代表组成。
     谈判开始前,“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先是指定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中将为首席代表,接着又推荐乔埃的副参谋长勃克少将、远东军空军司令克雷奇少将、第八集团军副参谋长霍治少将及南韩第一军团军团长白善烨少将为代表。此外,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务院和李奇微总部抽调一批人马组成该班子的智囊团。
     金日成指派了朝方的首席代表南日、代表李相朝和张平山,以及与我方联系的首席联络官张春山等。中方的谈判班子主要由北京方面(外交部、新华社、中央机要局)和志愿军司令部组成。周恩来提名李克农及乔冠华统领这支队伍。志愿军司令部派出了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和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参与谈判。我驻朝鲜使馆派出柴成文为中方联络官。乔冠华还从外交部带来了一批写作、外语、新闻干事。朝、中两支力量合在一起,组成了“朝中停战谈判代表团”。根据两国高层的协议,联合代表团由李克农领导。
     李克农坐镇开城,但重大决策都是北京和平壤作出的。这里,尤其要提到周恩来发挥的作用。《周恩来传》中这样写道:“随着边谈边打局面的出现,周恩来同志就同时担负起这双重的任务。那时,他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是上半夜处理战场上的问题,下半夜处理谈判中的问题。谈判代表团每天都要发来电报,报告当天的谈判情况、美方动向、外国记者反应、代表团的意见。这些问题一般由他直接处理,重大的由他提出意见,再向中央请示决定。”
     战场上还在厮杀,谈判帐篷里就不可能有平和的气氛。板门店停战谈判名为军事外交谈判,却没有半点外交氛围:进帐篷时双方各走各的门;代表见面时互不理睬,更没有握手、寒暄的礼节;开会时,有话就说,无话就散;中途休息时,各去各的休息帐篷;连厕所也是各修各的,以免混杂。
     这是对等的双边谈判,不设主席,遇事协商解决,双方都有否决权。有时,要抢先发言,比如开城首次会谈,就是乔埃抢了先。谈判进入僵持阶段,双方都“无话可说”,多说一句或先说一句,好像就是示弱。因此才有美国将军霍治提出的“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谁先走一步以打破僵局的笑话。开城首次谈判时,双方首席代表还交换过授权证书,后来换代表都不通知对方,会上也不作介绍。代表席位上出现了新面孔,你就知道换人了,姓甚名谁、哪国人(后来也有英国人、泰国人为代表),就只好看新闻报道了。
     这种谈判史无前例。双方对陌生的对手心中无数,因此交手时都格外小心。李奇微要求美方代表团人员“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而李克农也要求我方人员“注意观察会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察言观色,争取较快摸透对方的脾气”。例如:乔埃初到开城时,朝中人员向他敬礼,他还礼时却紧绷着脸,漫不经心;哈里逊讲“我同意休会”前,也要写条子经内部传阅同意;美方朝语翻译恩德伍德工作时,每吸一支烟都要在日记本上记上一笔;苍蝇在李相朝的脸上爬动,但他仍正襟危坐,纹丝不动;南韩联络官李树荣就座时一屁股坐到地上,只有中方联络官柴成文哈哈大笑……这些细节都被对方注意到,有的还写进了后来的回忆录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