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医改计划其实还更庞大更细致。早在宋初,中央政府就编辑了100卷《太平圣惠方》,分发到各地,目的就在于将医学知识标准化。继承这一理念,1102年,蔡京改革医学教育,将其放入“国子监”中,希望通过“医学科举”来培养选拔医学人才和医政官员。而且,他还规划把通过考试的人才按照成绩等级分派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军队,不仅提供医疗服务,普及医学知识,特别是传播中央编订的各种医书。 尽管他的新政在今天看来似乎都是善政,但是这一系列的改革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波动。 大量建立居养院、安济院、漏泽园等救助机构,虽然资助了弱势群体,但确实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而且,国家财富的有限,社会救济上的投入增加,其他领域的投入就会适当减少。于是,政治上的反对派大力攻击蔡京,认为他的政策使“天下穷民,饱食暖衣”,“而使军旅之士禀食不继”;甚至攻击他“不管活人,只管死户”。 而且,国家直接经营药店的政策更是引来了广泛批评。当时很多人认为药店出售的低价药材并没有帮助到穷人,而是被药店经营管理者监守自盗,谋取私利;甚至私自输送给有权有势的阶层。当时有一些人直接批评,“惠民药局惠官不惠民”。而且,王安石和蔡京的新政有不少类似举措,凡是他们认为某种产品的市场供给被私人工商业者操纵,就要由政府直接参与其经营,由政府直接介入市场,就是所谓的“市易法”。 推崇市场化和私人工商业发展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王安石的“市易法”就是推崇大政府,让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让政府承担过多社会责任,大大侵犯了民间工商业者的力量。比如,国家直接经营药店不仅没有惠民,反而侵犯了私营药店经营者的利益,有“与民逐利”之嫌,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怨。 最终,蔡京因为政府内部反对派的攻击,被流放到偏远地区,整个王安石派系再次遭受打击。据说,流放途中,他一路乞讨,竟然凄惨到无人理睬,可见民怨不小。而且,蔡京过世后不久,宋朝的首都开封被金军攻陷,连皇帝都被俘虏,被称为国耻。因此,后世很多批评家都怪罪于他,认为新政消耗了国家实力,给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尽管蔡京下台,但是安济院、药局等政策还是部分延续下来。不过,他宏大的医改计划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被一般人所遗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