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传统文化 >

古诗人们造诗意炎夏,俗谚告诉你古人度夏并不(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至于古诗文图画中对夏天的描写颇多诗意之故,窃以为有两点。其一,古人对气候描写很细腻,细读才能体会。他们对夏天的诗意描写多为对孟夏气候的描写。晋代傅玄《述夏赋》中讲:“四月维夏,运臻正阳。和气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古以农历四月为正阳。这时节初夏天气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田野里犹如有人在摇扇生风,麦芒飞舞。此时节,草木繁长,嫩笋遍地;春花落地,夏荷浮翠;绿槐高柳,莺啭燕语。白天尚有几丝清风,晚上睡觉时还觉得凉快,这是夏季最美妙的天气喽。农历五月以后,“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农历六月以后,真正的酷暑天气来临。故描写仲夏、季夏气候的诗篇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二,古人笔下的夏季景象未必真实反映了当时农家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诗人们毕竟衣食无忧,不事耕作,自然容易乐观洒脱。所以,戴复古看到农夫夏作之苦自责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复耘,安坐吾敢食?”这在当时实为凤毛麟角了。《水浒传》里讲得好:“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炎天暑日,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怎知赶路人与农家“为些微名薄利”,三伏天在烈日下行路与劳作的艰辛了。怪不得梁山好汉唱的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至今传唱不衰。
    古代文人对炎夏酷暑诗意描写的心态,抑或随遇而安,抑或“精神胜利法”而已。最典型的心态可看金圣叹了。金圣叹讲炎夏“快事”:“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可见,即使对文人来说,所谓“乐夏”亦是无奈之事,炎夏酷暑的气候令人难熬毕竟是实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