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美国人还问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陆的内政外交走向,特别是对革命委员会这样一个新兴的组织,十分关切。张国焘认为作为一个组织,革委会有些优点,那就是通过一个单一的实体革委会而避免了在党和政府间的两分,革委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些弱点。但是张国焘也怀疑这个组织能否在长期的运作中保持有效。因为这更多需要党组织的重建,以便为革委会提供一个核心。对于党组织的重建,张国焘认为毛泽东将会更多地依赖他以前主管党务的同志,比如陈云。但张国焘认为这种重建似乎很难成功,因为一旦重建,毛泽东会担心“文化大革命”前的状态会再次出现。而他所寻找的那些“文化大革命”后起来的“新鲜血液”却不能提供党所要求的稳定与领导。由此张国焘推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组织仍然将处于一团混乱之中,难以恢复它以前的纪律性和权威。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大陆的外交走向,张国焘认为无需过多考虑红色中国扩张的企图。因为虽然“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一直在持续进行,比如当苏联侵略捷克时,中国曾经严厉谴责,其目的恰是使苏联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间名声大坏。目前,显然国内的因素要大于国外的因素,毛泽东和中国其他领导人无暇过多考虑国际关系,现在外交事务并不是一个重点所在,就连中苏矛盾和越南问题都被放在一边。 张国焘又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往来时,毛泽东采取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比如联邦德国,现在之所以为毛泽东所关注,就在于它既反对苏联又有着中国需要的资源,它提供了中国急需的货物。与联邦德国一样,日本、英国、法国都将与中国保持友好的贸易关系。在此,中国根本不会考虑政治气候。 对于美国人所关注的“文化大革命”走势,尤其是毛泽东一旦去世,中国政局将会如何发展?张国焘坚信,随着毛泽东的去世,林彪将顺利继承权力,但由于林彪缺乏政治上的才能,所以一旦毛泽东去世,作为接班人的林彪将会与周恩来很好地合作,因为林需要周的支持和治国的专门知识。在张国焘看来,周恩来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周恩来与他的副手李富春和李先念能够很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在周恩来的率领下,一些实干家将陆续掌握权力并推动国家前进。与此同时,张国焘认为没有一个“文化大革命”团体,包括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爬上高位的“接班人”以及造反派是有能力的组织者,由于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这些“继承人”将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而成为负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