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听到后就开怀大笑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战役,韩信用背水而战来引敌出战,他用出人意料的举动来达到激发士气的目的。同时,韩信巧妙地虚张声势,以两千轻骑兵突袭敌营的方法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次战役是用计谋得成的,并非真正地不顾命地背水一战。假如在没有退路,也没有与敌接触过,最后只会像马谡在街亭一样,虽然置之死地但是魏军采用围而不击、切断水源的策略,造成马谡军队自乱阵脚,丧失战斗力。也就是破解对方“背水一战”,就要困而不击,待其自败。 而同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取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果,主要是韩信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不死守教条,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背水一战”能够取得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把带领的新兵置之水边列阵,目的是麻痹赵军,促使其轻敌,产生骄傲情绪,以为胜利在望,诱使其倾巢出动。当然,他把营寨安在水边主要是想激励汉军,让他们充满斗志,让他们知道后退无路,只有战才有生路。当然,他把背水列阵作为重要措施,同时在敌人的后边也做了准备。在敌人后方他预先埋伏一支奇兵,前方趁机引诱赵军倾巢而出,而又趁敌方内部空虚之时乘虚而入,拔赵旗换汉旗,使倾巢而出的赵军退不回去,造成心理上的威慑,然后里外夹击、乘胜追击。俗话说:“兵败如山倒。”韩信终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赢得战役决定性胜利。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韩信真的是“背水一战”吗?仔细分析整个故事的过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而这几个特点足以说明韩信并不是真的“背水一战”。这几点主要为: 首先,韩信是在主动的、有计划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战术的,而不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此一来,就可以十分从容地安排与此相关的各种策略,使背水一战由被动在实质上转为主动。这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三国的马谡在守街亭的战役中用的也是同一战术,但不同的是他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战术的。所以说,当时韩信的背水一战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背水一战是不同的。他不是靠硬拼来让士兵背水一战,而是谋定而后动。从整个战役的过程分析,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奇妙的大智谋,绝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背水一战”。 第二,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一个系统的谋略。这不但在夺取敌人的关口上表现出来了,而且还表现在他早晨出击,算定敌人必定要在中午退回关口吃午饭,只要自己坚持到中午,敌人见关口被夺,就会不战自乱。除此之外,韩信见背水列阵已无退路,就不必急于消灭敌人,况且打仗也不是一个时间就能解决的事。自己亲自指挥精锐之师与敌人相持到中午是肯定没问题的。这里韩信就做到了知彼知己,所以会战无不胜。 第三,制造背水一战的这一招术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一步险棋,而是万全之策。这一战役中,他始终担心的是赵军堵住井陉口并在小路上切断汉军的粮道。假如赵军一旦出了关口,大家就平等了,他还怕你什么陈余。况且,就是韩信埋伏下的军队攻克不了赵军的关口,也足可以从已经出关的陈余的后方攻击,完全可以把韩信救出来。从自保这一点上来说,可以说是万全之策。 第四,当时,韩信的军队是得胜之师,锐气十足,可以一当十。但当时惟一对军队不利的因素就是怕赵军故意拖延时间,消磨了军队的锐气。当然也怕赵军在山区小路上切断他的粮道。所以说,他所希望的就是与赵军速战速决。只不过他所用的这种方法是一般人所看不出来的罢了。 由此可见,韩信的背水一战事实上只是一个陷阱而已,非有大智谋者不可见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