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蒋介石不敢杀故意放走的中共大将(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记者:我们知道陈赓将军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在此之前常年作战的时候他有这个病吗?父亲去世的时候您有多大?听说您当时还不相信心脏病会夺去了他的生命。直到您来到了父亲的遗体前也还是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陈知建:父亲去世的时候,我16岁还不到。在他去世之前,他已经病了有三年了,中间发作了三次。父亲的去世,对我们小孩来说,根本不能相信这个事实。这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怎么会让心脏病夺去他的生命,我们都不相信。父亲是在上海去世的,我当时是怎么也不相信。父亲去世时,上级把我从北京接到上海去,在飞机上我还跟人家说笑话,今天亏得你把我叫出来,要不然该考试了,躲过一劫。我心里根本不相信。我没能和父亲见最后一面,我到父亲身边的时候,父亲已经死了。我是中午到的,我父亲早上就去世了。3月17号是他的生日,父亲是1961年3月16号去世的,他的生日是阴历二月初一,那一年二月初一是3月17号。
     记者:在中国,一个家庭中,父亲往往扮演着家庭的核心、顶梁柱的角色,他承担着支撑起一个家的重担。当您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是不是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陈知建:我当时没有感觉,一片空白,人都懵了,就剩下哭了,就是一个不相信。心里想,这个人天下无敌怎么会死在心脏病上呢?就是不相信,连我小弟弟都不相信,死了都不相信。我真正相信是父亲被送到火葬场。真的要推进去烧了,这才明白过来,我们没有父亲了。父亲遇到过那么多强敌,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都没能把他怎么样,怎么心脏病把他制死了呢?真不相信啊……
     记者:陈赓将军是一个乐天派,平时喜欢和战友朋友们开玩笑,他和他的战友、上级领导、下属的关系都非常好。当他的战友们听到陈赓将军去世的消息是不是也非常悲痛?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陈知建:父亲的战友们哭得哟,真让我们吃了一惊,他们比我们哭得还厉害呢,都是号啕大哭。据说李克农也是这样,从父亲去世那天起再也不说话了,第二年就去世了。我父亲去世以后,李克农很少说话,他们是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时结下的友谊。父亲去世后,宋庆龄还写了一封信,说我这几天总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怎么好人这么早、这么年轻就去了。
     父亲刚去世时,中央一开始不敢告诉宋庆龄。怕她过来看父亲,怕刺激她。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把收音机做了点手脚,让她那天听不到收音机,等我父亲的骨灰送到北京以后,才告诉她。然后宋庆龄写了一封信给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说为什么好人都早死,还说陈赓无论哪一方面都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最近我们才知道,这封信是用英文打字机打的。
     记者:陈赓将军是黄埔一期的学生,是“黄埔三杰”之一,而周总理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又在上海一起进行地下工作,周总理更是陈赓将军的直接领导,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听说陈赓将军去世后,周总理专门从外地赶回来参加追悼会了。
     陈知建:当时总理说必须等我回来才能开追悼会,总理当时在广州开会,下飞机回来,哪儿都没去,直奔中山堂,当时是在中山堂举行吊唁活动。
     黄埔三杰
     中国军事史上有许多将领都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而陈赓在黄埔军校是比较出名的人物,是“黄埔三杰”之一,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私交甚好,更是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记者:在许多黄埔军校毕业的人中都有一个说法,就是黄埔军校有三杰:蒋先云、贺衷寒、陈赓。“黄埔三杰”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呢?有什么背景故事吗?
     陈知进:“黄埔三杰”不是很确切的说法,但这三个人确实是蒋介石最喜欢的。他们黄埔同学中流传着一句话,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大革命中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蒋介石打惠州把一个师派出去了,指挥所没人,而这个师是个杂牌军,不禁打,败下来了,怎么堵也堵不住。我父亲是个连长,蒋介石就任命我父亲当代理师长,重新组织再上去打,但是兵败如山倒,陈炯明的部队就要打过来了。我父亲对蒋介石说,赶紧转移吧,不转移就要被抓了,结果蒋介石在那儿又哭又闹,他说,这样回去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我要共存亡什么的。我父亲说你,还是赶紧走吧,于是我父亲背起他来就跑,跑了20里地,渡了一条河。
     后来,我父亲给蒋介石收拾桌子,发现蒋介石的一个花名册,所有共产党员下面他都画个圈,一个红圈。那时候蒋介石要准备“清党”了,他在每一个共产党员下面都画了个圈,下面还有一句话。我父亲名字下面的话是“我印象中好像此人是共产党员”,蒋介石在共产党员后面画了一个问号,“不可带兵”。蒋介石原来在我父亲的评语中写的是:“此人貌似文弱,但是生性坚强,可以带兵。”原来是可以带兵,现在180度大转变。原来写的评语,是父亲救蒋介石之前写的。当时黄埔一期的学员,蒋介石会给每一个毕业生写一个评语,评语都贴在墙上,这是后来几期的学生看到的。
     记者:早期黄埔军校是培养中国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些在各自家乡都算精英的青年为着理想荟萃于此,他们一同成长,又因坚持不同的主张而最终分道扬镳。中国现代历史最大的两股政治力量的分裂,首先撕开的就是这些黄埔学生,从此赋予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南昌起义以后,很多黄埔军校的同学校友就从校园里共同学习进步,变成了战场上的持戈相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