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妃和其他三十多位妃嫔,在宦官的导引下,来到了一间小偏殿。一排小木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面;屋子的横梁上,悬着一条条粗粗的绳圈,与小凳一一相对。突然,哭声停住了,在那死一般的寂静中,妃嫔们依次站上小凳,宦官则将绳圈一一套到她们细长的脖颈上。 一个老妇人,歪在门口,早已哭成了泪人。她,便是丽妃的乳母。 突然,丽妃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乳母喊道:“娘,吾去!娘,吾去!……”话没说完,“哐”的一声,她脚下的小木凳已被宦官撤去。 转瞬之间,三十多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地终止了。 这段秘史,后因丽妃的乳母回到朝鲜,而被朝鲜史官载入了《李朝实录》。难道,现在悲剧又要再一次上演?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没人知道,这个垂危的天子在病榻上想起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病魔虽然摧挎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吞噬他的理智。英宗召唤皇太子以及太监牛玉等人近前,用颤抖的声音,做出了临终的抉择:“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于是,妃嫔们逃过一劫。而英宗,也孤零零地葬入裕陵。 英宗终结了明代后宫血腥的“妃嫔殉葬”,然而,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新麻烦的开始:裕陵合葬皇后的人选,竟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让他在死后也不得安宁。更有甚者,这一争端,开启了日后更为残酷的宫廷斗争。 文华门外的哭声 这一天在四年后来到。因为一个女人的死。 这个女人是钱太后。按理说,她应该被葬入裕陵,与英宗合葬。但是,偏偏有人不同意。 钱太后是明英宗于正统七年(1442年)册立的皇后。“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被瓦剌俘虏,钱皇后不仅倾尽自己宫中的私财,想方设法营救英宗,而且每晚都“哀泣于天”,久而久之,竟哭坏了一只眼睛。或许是感于钱氏的一片真情,英宗病危时留下遗命:“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此言俱要遵行,毋违。”一旁的大学士李贤将这番话记录下来,成为了白纸黑字的证据。 遗憾的是,钱皇后并没有给英宗留下子嗣。英宗生前所立的皇太子,是周贵妃的儿子朱见深。英宗去世后,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年号“成化”。新皇帝一上台,便马上把自己的母亲周氏尊为皇太后,却绝口不提钱氏。好在大学士李贤、彭时等人据理力争,他才勉强答应“两宫并尊”。 无夫无子的钱太后,整日里悲悲切切,孤苦伶仃。但即便如此,还是招致了周太后的嫉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