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目标在于鼓吹湖广新军的觉醒,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宋教仁曾提议革命的上中下三策:上策 京师起义、中策长江起义、下策边疆起义。孙中山的十次革命,一般都属于下策中的边疆起义。黄花岗之役后,同盟会人心涣散。宋教仁与谭人 凤等乃毅然在上海另起炉灶,独立执行中策,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以“共进会”与“文学社”为基础,在两湖新军间鼓吹革命,于是乃有武昌 起义之成功。 民国成立后,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其他小党合并,成立国民党。当时孙中山主张同盟会仍然为地下革命组织,随时准备继续革命。宋教仁则主 张将同盟会公开化,以堂堂政党之阵势,藉选举取得政权。宋教仁路线不仅获得了同盟会多数之支持,并且继续与其他小党合并,终于组成国民 党,而在国会大选中取得了多数。许多后来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张东荪、沈钧儒、徐傅霖、罗文干、石志泉等,都是当时这个国民党的核心成员。 宋教仁对于内阁制的倡议与实践,袁世凯当上民国总统后,孙中山被选为国民党的理事长,只是当时孙文已对外宣称将退出政界、专注实 业,稍晚并由袁授予“筹画全国铁路全权”,故委由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而主导国内国民党的宋教仁路线,则是在体制内,以内阁制来架空袁世 凯。如果当时袁世凯能明察当代潮流,对帝制不抱期待,放手让宋教仁组阁,则中国华盛顿或民国“国父”之名,无疑非他莫属。而整个中华民国 史,或就将此改写。 革命革成了“历史罪人”,若宋教仁地下有知,岂非哑然失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