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府秘书的张公权,在杭州府中学堂视察时被一篇学生作文所吸引。这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作文,将梁启超“文字间那种优雅的文白夹杂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书法功底也在常人之上。询问之下,他得知文章的作者是海宁县硖石镇富商徐申如的独子徐章垿,也就后来蜚声中外的徐志摩。爱才心切的张公权给徐申如写信,提议将自己的二妹张幼仪许配给徐家公子。徐申如虽然是江浙豪富,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工商企业,在重文抑商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却苦于几代人没有取得功名,能够与张家结亲自然是求之不得。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刚刚13岁的张幼仪,当时正在江苏都督程德全1912年7月创办于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二年级。大他3岁的徐志摩也只有16岁。这是一桩典型的由成年家长替未成年男女决定一切的包办婚姻。 1915年12月5日,双方家长在硖石商会为16岁的张幼仪和已经年满18周岁的徐志摩,操办了一场极其隆重的婚礼。新婚当天,张幼仪身着红白混合的粉红色礼服,因为徐志摩在之前明确表示过他要一个新式新娘。洞房花烛夜,张幼仪想要告诉徐志摩,她感谢命运的安排,现在她是徐家的人了,她愿意好好地侍奉他们。但是,她所受的传统教育,不允许女子在这个时候抢先开口;徐志摩也只是紧张又不无期待地望着她,一句话都没有说。那是他们之间沉默的开始。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