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近代战争 >

大革命的高潮:国民军联军在甘肃陕西的胜利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一、甘肃的平定和革命运动的兴起
    北伐战争前夕,直奉军阀除了联合晋系军阀进攻退守南口——晋北一线的国民军,指使刘镇华收集旧部进攻陕西的国民军外,还策动甘肃军阀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和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出兵消灭驻甘肃的国民一军刘郁芬部。吴佩孚委任张兆钾为讨贼联军援甘总司令,孔繁锦为副司令,并暗中策动回族各镇守使响应张、孔。这时刘郁芬部只有孙良诚和张维玺两个师,兵力不足万人,省城兰州城防空虚。张兆钾等人认为有机可乘,于1926年5月间发动了对甘肃国民军的进攻。
    5月12日,张兆钾部首先向驻定西的国民军梁冠英旅开火。随后,驻兰州附近阿干镇的黄得贵部、驻固原的韩有禄部和驻狄道(临洮)的宋有才部开始向兰州进攻。在兰州危急的形势下,刘郁芬急令粱冠英撤回兰州附近地区,与张维玺部连成一线,以缩短战线,固守待援,同时从宁夏调来两个团加强防御,并电请张之江派援兵来。
    6月下旬,援军郑大章骑兵旅、吉鸿昌旅等部陆续到达兰州。刘郁芬即下令分两路分别向东向南反攻。南路由张维玺率领,首先击溃了黄得贵部,接着向陇西孔繁锦部进攻。7月初围攻狄道,孔部败退天水。张率轻骑追击。8月18日,孔向陕西陇县逃走,次日张部占领天水,分兵追击。孔部纷纷投降,残部逃往陕西汉中,投靠吴新田。
    东路由孙良诚率领进攻陇东张兆钾部,张部退守祁家大山。吉鸿昌旅袭击张部侧背,迫使张部向平凉撤退。刘郁芬令马鸿逵部向固原推进,威胁平凉。张兆钾在北面马鸿逵、南面张维玺、西面吉鸿昌的包围下,放弃平凉,仓惶逃往陕西。8月30日,孙良诚率部进入平凉。至此,甘肃局势大体稳定了。
    甘肃国民军在3个多月内就消灭了陇南陇东地方军阀势力,基本上平定了甘肃,这主要是由于:1.张兆钾和孔繁锦的兵力虽较多,但战斗力很差。张原有兵20营,但官兵实数不过6000人,装备也差。开战后,张给各地土豪以营连长名义,令其自行募兵筹饷械参加战斗。如此扩充兵力,号称48营,实为虚张声势。孔原有兵两个旅,后又增兵十数营,兵力较张多,军械也较充足。但张、孔统治陇东、陇南多年,横征暴敛,丧尽民心;克扣薪饷,官兵不愿为他们卖命。2.国民军争取了甘肃回族部队的支持或保持中立,使孔、张陷于孤立。回族将领马鸿逵参加了对孔、张的战争,甘州镇守使马麟也派兵助战。西宁的马骐和凉州的马廷逵保持中立,马骐还应刘郁芬的要求,开放西宁筏运,使兰州粮食供应不断。3.国民军战斗力较强,战略措施得当。参战的国民军属国民一军部队,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在开战时,根据敌众我寡,战线长,兵力不足的情况,国民军采取了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坚守兰州待援的战略方针,从而避免了被各个击破和敌乘虚直捣兰州的危险。而当援军到达后,又不失时机地转守为攻,对战斗力弱的敌人发动反攻,使其迅速溃败,余敌势孤力单,不久即被歼灭。
    国民军稳定了甘肃的局势,使南口战役撤退下来的国民军能够向甘肃方面撤退,并使国民军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根据地,这对于国民军以后进军陕西和参加北伐都是有利的。国民军在甘肃的胜利,也对甘肃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促进作用。
    早在1925年7月,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曾派人来兰州秘密组织了国民党甘肃省临时党部,但没有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0月,刘郁芬率部进驻兰州时,由中共北方区委派遣的宣侠父、钱清泉、贾宗周等共产党员随军来到兰州。他们联合当地共产党员于同年冬成立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由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清泉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帮助国民党甘肃省临时党部整顿党务,使它由秘密走向公开。共产党人并同国民党省党部内的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斗争。
    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了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的活动,在兰州建立了少年同志会,举办了民众夜校,并以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名义主办了《革命青年》周刊、《民声》周刊;以国民党兰州市党部的名义主办了《醒狮》周刊。特别支部还在兰州挑水、理发行业中建立了工会组织。共产党员保至善以国民党省党部农工部长的身份,先后在兰州七里河、西固和皋兰县等地建立了10多个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进行反对豪绅地主的斗争,推动了甘肃农民运动的发展。
    国民军联军在五原誓师后,联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派共产党员吴天章、冀明信接办《平凉日报》,组织“新文化剧团”,传播革命思想,同时举办政治训练班,建立工人组织,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推动了平凉地区的革命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