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在书中重点描写了这两个人:“志愿军统帅彭德怀像块巨石一样,他脸上从来没有笑容,全党全军只有毛泽东敢跟他开玩笑,这跟他的身世有一定关系,他是赤贫的孩子,这一点跟毛泽东和周恩来不一样,他一直在基层,在一线,没享过一天福。”从王树增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彭德怀的深厚感情。 彭德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兵。他的心拨开那些干部,直扑向那些最基层、最令人怜爱、最艰苦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他最大的忧虑就是我们的后勤,当美军飞机把整个后勤线炸得支离破碎,而战士们卧在雪中连炒面都吃不上,冻死饿死很多,还要遭受凝固汽油弹的伤害时,他的头发就无可阻挡地白了。 毛泽东没有恼怒,边穿衣服边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时闯进来提意见!”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战场的艰难情况,以及与美军作战和与国民党作战的不同。毛泽东终于表示,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不要急于求成。在周恩来主持的军委扩大会上,彭德怀充满感情地说:“国内只知道取得三次战役胜利的一面,并不知道严重困难的一面。第一批入朝的9个军,经过3个月的作战,已经伤亡四万五千多人,另外,生病、冻伤、冻死约四万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第一线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战士营养不良,面黄肌瘦……” 有些领导开始强调自己的困难,彭德怀实在听不下去,禁不住拍案而起:“这也困难 ,那也难办,你们整天干的是什么?我看就是你们知道爱国,几十万志愿军战士他们不知道爱国吗?你们到朝鲜前线去看看,战士住的什么,吃的什么,穿的什么!这些可爱的战士在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就趴在雪地里忍饥挨冻……其艰苦程度甚至超过红军时期。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死的、负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青年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采取紧急措施吗?”人们鸦雀无声,屏息静气。回到住所,彭德怀怒气未消地对浦安修说:“前线战士那样苦,北京还到处跳舞!我这个官老当然饿不着冻不着,可那些年轻的战士呢?我这个司令官不能睁着眼睛不为他们说话!”彭德怀此次回京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他促使中央军委做出了有利于改善前线条件的一系列决定。几天之后,他匆匆回到几十万大军正在受苦牺牲的地方。 六十三军,祖国感谢你们! 令王树增和王瑛夫妇不能忘记的另一个老军人是范天恩。这位主力军(38军)中的主力师主力团团长是有名的范大胆,打了许多硬仗胜仗,在全军非常有名,后来官至烟台警备区司令,今年79岁,已报病危。王树增夫妇从38军打听到他的下落后,赶去采访 。但对于50年前那场战争,他一句话不肯说。 彭德怀从北京赶回第四次战役的战场,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中国军队节节后退的局面已经无法控制。计谋多端的李奇微接连发动了“屠夫作战”和“撕裂作战”,突破了汉江。彭德怀于是向中央提出放弃汉城。中国军队退至三八线以北。双方又回到了战争起始状态。在边打边退的过程中,中国将士付出很大牺牲。弹药的极度缺乏令志愿军战士丧失了保卫阵地和自己的基本条件。朝鲜中部那些山岭上的石头常常是他们用来与坦克大炮搏斗的武器。许多中国士兵腹中空空衣不遮体地倒在了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中 。当部队后撤时,只能看着战友的遗体躺在凄风冷雨中渐渐遥远。随后赶来的美国兵看到这些尸体也不禁浑身颤栗。美国陆战1师军史上记录道:“这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着,很多还与美国士兵的尸体抱在一起。由于尸体的冷却,已无法把他们分开。” 这时李奇微已经取代自大的麦克阿瑟,成了联合国军总司令,他选中军事怪才范弗里特接替自己原来的职务。这个人更加阴狠,在中国军队准备进攻时,他打破美军常规,不修筑防御工事,仍下令北进攻击。他说,对于中国人,防守是不行的,只有进攻。他把李奇微的“火海战术”用得更狠,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规定限额的5倍以上。一些美国国会议员要质询这种“范弗里特弹药量”浪费了美国纳税人的钱。范氏大为光火:“让那些议员们来看看敌人的尸体和俘虏吧……”美军全线越过三八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