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二十五年的民族对抗:北宋和辽国的战争(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时宋军镇、定、关南诸军得知辽军南来,已经按照太宗所留之阵图,兵分八阵以待辽师。辽军到达满城时,宋将刘廷翰军在徐河(今河北徐水县),崔彦进自关南潜师出黑芦堤北,沿长城口(今徐水县西北)衔枚蹑敌后。此时,李汉琼及崔翰引兵自镇、定继至,与刘廷翰会合。宋军右龙武将军赵延进乘高望敌,东西亘野不见其边际,便向崔翰等建议道:“主上委吾等以边事,命便宜行事,盖期以克敌耳。今敌骑若此,而我师星布,按图布阵,阵相去各百步,其势悬绝,士众疑惧,彼如乘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其用意明白,就是按照阵图布阵作战凶多吉少,不如随机应变。崔翰等还在疑虑,说:“万一不捷,则若之何?”赵延进毅然答道:“倘有丧败,延进独当其责。”刘廷翰仍是不敢违诏,狐疑不决。六宅使(官)镇州监军(职)李继隆也劝道:“兵贵适变,安可预定?违诏之罪,继隆请独当之。”刘廷翰这才下定决心违诏而行,将在徐河的八阵改为二阵,前后相副,并出诈降之计,遣人诣辽营约降,又命辽都统韩匡嗣见宋军边将遣人纳降,以为宋军形势孤单,十分欣喜,将要接受其纳降。耶律休哥比较冷静,他说:“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此诱我耳,宜严兵以待。”韩匡嗣不听。没过多久,宋军鼓噪而进,扬尘蔽空。崔彦进之军出辽军之北,挡住辽军退路;李汉琼、崔翰、刘廷翰等军在辽军之南发起攻击。辽军仓促遭此意外,向北败走,结果溃兵荒不择路,投西山坑谷之中。宋诸军追至遂城(今徐水县西遂城镇),斩首一万三百余级,获马千余匹,生擒其将三人,俘老幼三万口,及获兵器军帐不可胜计。韩匡嗣弃旗鼓连夜北遁,余众遁易州。只有耶律休哥整兵而战,徐徐引军退回辽境。

辽主闻败大怒,数韩匡嗣五罪:“违众深入一罪也;行伍不整二罪也;弃师鼠窜三罪也;侦候失机四罪也;捐弃旗鼓五罪也。”即下令诛杀韩匡嗣,其皇后萧氏(名绰,小字燕燕)力救之方得免,遂降封匡嗣为秦王,遥领晋昌军节度使。以蜀王道隐代之为南京留守。耶律休哥败军之际整军而还,辽主大宴并赏赐休哥及有功将校,以休哥总统南京及南境上戍兵事。宋辽仍然以益津、瓦桥、岐沟三关为界。

西路,宋朝派北汉降将杨业为代州刺史兼三交口驻泊兵马部署,戍守雁门。而辽军作为牵制进攻的耶律善补南下,屡次被雁门杨业部所挫,不得前进,无功而返。

宋师获全胜,赵光义大喜,没有追究违诏之罪,并封赏了有功战将,宋军自高梁河败后士气复振。

评:

满城之战紧接在高梁河之战之后发生,辽人为报宋军围燕京之役而来,战前目标是进攻镇州,但这其实并不是其此战的真正目标,因为镇州、定州、关南是宋军河北边境屯兵的重镇,决不会让辽军轻易夺取的,如果辽人真的要蚕食宋朝领土、占领大镇的话,事先应有更加细致的筹备,所以料想其目的不过是侵边掠夺,顺便再羞辱宋人一次而已,能取镇州更好,取不得便不失时机地退回。

宋军在高梁河败后就已经做好了抵御辽人南犯的准备,宋太宗在边境要地置将屯兵,还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力,这说明他的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可是他这个人最喜欢在关键时刻画蛇添足,本来这样已经很好了,他偏偏又留了个“阵图”来束缚将领的手脚。宋军将领在与辽军对阵的时候,觉察到了这个阵图完全不可行。赵延进、李继隆劝谏主将崔翰变通一下,崔翰却有些懦弱,不敢擅改诏旨,直到赵、李二人都表示愿意为失败负责时才答应,可见这个被赵光义钦点的主将果然是听话。反观赵延进、李继隆二人,不但能够就战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宋军知辽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还能将计就计,用诈降的办法来麻痹敌人,亦属不易。

辽人在高梁河大胜之后,似乎觉得宋人不过是软柿子,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轻敌之心。这一点在主帅韩匡嗣身上体现得犹为明显。他对宋军的诈降毫不怀疑,在耶律休哥的提醒下依然深信不疑,作为一个合格的主帅,即使无法判断真伪,也应做好两手准备以虞不测,而韩匡嗣却如同等着天上掉馅饼一样,毫不作为,直到宋军鼓角齐鸣来攻时才从美梦中惊醒。

宋军斩首超过一万级,这是继白马岭之战后对辽的又一次大胜。高梁河战后,宋军受重创而沮,由于此战之胜,才慢慢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重新找回了感觉。而辽军也通过此战感觉到宋人还是有实力的,所以从此之后,辽军发动南犯再也不如此轻率了,一般都会有充分的准备和比较明确的目标。满城之战宋人以牙还牙,虽说胜利的规模还不足以弥补高梁河之战的损失,但毕竟将宋辽战争的比分扳平,双方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四):雁门、瓦桥关诸战

四、雁门、瓦桥关诸战

辽景宗耶律贤以满城之败,心有不甘,决计再举。于公元98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辽咸亨二年)三月,首先在西路发动攻势,遣西京大同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统兵十万人进攻雁门关。辽军的目的是趁宋不备,以新锐之师袭击太原,为其彭城郡王刘继文(北汉主刘崇嫡孙)恢复北汉旧地。

当时宋军在西北边境的驻防军不过五万人,代州刺史杨业在雁门关守军仅有数千。杨业得知辽有大军南犯,于是派人到太原,报请节制西北军事的三交口驻泊兵马都部署潘美发兵为援。

事情到这里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潘美认为雁门关只能迟滞敌人,而不能长期拒敌,所以要坚守太原,不发救兵。杨业无奈,只好自为守御之计。他命副将守关,自己率领精骑数百,绕自西陉以出敌军之后,到雁门山之北口,突然由北向南突击契丹中军。当时辽军正准备攻关,不防杨业自背后杀至,声势震人,又不知其虚实多寡,因而不敢抗拒而纷纷逃避。杨业望见辽中军旗鼓,知道乘骏马者必是主将,便率众攻击,遂斩其主将萧咄李。之后,杨业会集关上之兵追击辽军,辽军溃散,奔还大同,杨业也没空手,又擒得其都指挥使李重诲而还。雁门大捷,报到太原,潘美起初不信,后来查实,便起了嫉妒之心,因而常上谤书劾奏杨业,而宋太宗不问,将这些谤书给杨业看,杨业十分感动。

至此,宋辽之间的一场空前未有的战事,经历了半年多的鏖战,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

评:

歧沟关之战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的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没有恢复一寸土地,还耗费了大量物资,损失了大批有生战斗力,折了个良将,并再次重重地丢了一把脸。分析起来,宋朝这次的惨败实际上是合情合理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