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杨业:年近花甲陷敌营绝食身死 杨业,本名重贵,又名继业,宋朝名将。他20多岁便入仕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后北汉战败,杨继业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久闻其勇名,派人前去劝降,杨继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终于投降宋朝。宋太宗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他驻守于代州,并于雁门之战中将契丹击破。后来就有了一旦契丹见到杨继业的军旗,即立刻退兵的轰动名声。人们给杨继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意图收复幽云十六州,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另外两路战斗不力,宋军败势已定,决定撤退。潘美、杨业一路人马同时还要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撤退到狼牙村时,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监军王侁却说杨业惧怕敌人,迫使其出战。杨业明知必败,只得嘱托潘美派人接应,以挽回败势。 遭到辽军伏击后,杨业带兵且战且退,却不见有人接应。原来王侁怕杨业战胜抢攻,竟令潘美带援军撤离。听闻杨业失利后,竟命全军逃跑。杨业无力回天,全军覆没,自己身负十多处伤,被辽军施冷箭俘虏。辽将劝降,杨业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遂绝食三日而死,时年约59岁。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 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关于其死因,还有另一个说法:相传,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军由肃州北出居延海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凯旋后见花城湖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是个屯兵的好地方,便下令在此驻扎。一日,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于是,命令全军将士日以继夜轮班运土填湖,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李陵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然后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匈奴早就探知消息,趁机起兵反攻,李陵急忙督军迎击。由于士卒长时间填湖筑台,劳累过度,士气低落,而匈奴兵强马壮,攻势凌厉,汉军很快就溃散兵败。李陵力竭而被单于生擒,只得降服。汉武帝闻讯后,把李陵家满门处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