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朝状元杨慎与嘉靖皇帝斗一辈子:晚年自比妓女!(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出身官宦世家的杨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变成囚徒,物质与精神两种优越感顷刻间丧失净尽。但是事情并没有终结,记恨的嘉靖皇帝,在处分了杨慎之后,又于嘉靖七年褫夺了致仕在家的杨廷和所有封赠与爵秩,将其削职为民。第二年,这位有功于社稷的大政治家,便含愤罹疾,死于家中。

杨慎初谪的那几年,朝中君子几乎损失殆尽。张璁、桂萼之类的小人当政,即便不肯同流合污者,也决不敢抗命为杨慎等谪官说话。到了嘉靖十六年,在大礼案中得到好处的官员,几乎都已致仕。这时候,有些官员便开始委婉地劝说嘉靖皇帝给受贬者一个出路。嘉靖皇帝部分采纳了建议,对大部分受贬官员作了不同程度的改正。但对丰熙、杨慎等领头闹事的8人,则坚持原来的处罚一一在各自的充军地永不赦回。

明代以孝治天下,孝子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嘉靖与杨慎,都是堪称楷模的孝子。嘉靖不惜大兴冤狱,也要为其父兴献王弄一个皇帝称号,杨慎不惜以身殉国,也要坚持父亲杨廷和议定的大礼。世上事怕就怕“认真”二字,遗憾的是,嘉靖与杨慎都认真过了头。

时至嘉靖二十七年,因大礼案谪戍的140多人在吏部的一再提请下,赦还归田的有136人。丰熙、杨慎等八人,属于永不赦还之列。嘉靖对杨慎的仇恨太深了,他深居大内,几十年中,总不会忘记杨慎,经常问:“杨慎云何?”常言道,凡事不怕忘记,就怕惦记。有嘉靖皇帝这么“牵肠挂肚”,杨慎就不会有出头之日。

关于戍边充军,按律,凡年满60岁者,可以返回家乡。但杨慎满了60岁后,主动申请却没人敢受理。这样捱到68岁,他才以垂老之年请假返乡,在泸州住了将近三年。但是,由于嘉靖皇帝的又一次询问,流戍地与借居地的官员都十分惊恐。两地派出枪兵,将年近72岁且体弱多病的老人重新押解到永昌。返回戍所后,杨慎悲愤交加,写了《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这首诗。

尽管杨慎内心痛恨嘉靖皇帝,但到死也不敢公开指骂,只是说:“迁谪本非明主意”,而将自己一生的悲剧,归结到“网罗巧中细人谋”。这细人,就是桂萼、张璁之流。皇帝与状元谁能坚持到最后

嘉靖与杨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状元;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代表政统,一个代表道统。两人都拒绝和解,拒绝屈服,都在与时间拔河,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幸的是,杨慎比嘉靖大了17岁,年龄上不占优势。他病死戍所后,嘉靖还当了7年皇帝才离开人世。

1566年,嘉靖的儿子朱载厘继承皇位,是为隆庆皇帝。他登基当年,便给杨慎平反,追赠光禄寺少卿。平反书中载明是“奉遗诏”。意思是说给杨慎平反是嘉靖的遗旨。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政治策略,明眼人一看便知。

杨慎在晚年写过一首诗《毕节见滇老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白首话青春。

不须更奏琵琶曲,司马青衫泪满巾。

一个文章盖世的状元,却只能在穷乡僻壤与一个花容不再的老妓女一起叹息命运的无常。这说明了什么呢?感慨唏嘘,感慨唏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