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运输: 因为没有好的运输工具和存储方式,维持和保护一条补给线的成本十分高昂。与其维护一条线,不如维护多个点。就像驿站的方式,提前在沿途准备好补给,可以保证数量而且更稳定。所以攻打沿途城池就很重要了,前军拿下城池,后面的援军到达后就可以得到给养补充。另外,京杭大运河是唯一可以进行大规模运输的渠道。占领济南可以确保运河山东段内的安全,将来在前边打仗,后面就不会被敌人卡住脖子。 军力补充: 山东是人口大省,占领济南,可以招募全省男丁快速补充军力。当然山东的税收也是军饷的重要补充。还有各种军用物资,例如武器、火药,都可以通过城市商人在全省的渠道获得。这比从北京肩扛手提好多了,甚至可以做到,说好集结地址,直接快递送货上门,更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补充。你绕城而过,这些就都在敌人手里,生命线随时可能被切断,更有腹背受敌的风险? 前线士气: 如果以上因素,有一个不能保证,前线军队的士气就会动摇。信息没有、粮食吃光、援军被阻、武器不足、退路已断、腹背受敌,无论哪一个发生,在战争期间都会导致致命的结局。一旦敌军来袭,本来拼一下就能打赢,如果士兵无心恋战,关键时刻就可能导致全线溃退。 沿途劫掠为什么不可行? 小规模的军队沿途劫掠是可以的,但是大规模军队是不可能的。因为军队前锋已经劫掠光了,后面看到的都是一片焦土。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听说军队来了,早就藏起粮食,拿着细软躲进深山,你去哪里劫掠?还有愤怒的百姓会组成乡勇进行不断袭扰,趁着人困马乏的夜里,纵火、炸营……那不等同于给敌人送志愿者,自己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吗? 什么情况下可以绕过城池? 在不需要补给线,快速奔袭,快攻快出的情况下,可以绕过。 这在古代战争中,只有骑兵可以做到。燕王就是防御蒙古的,所以朱棣的骑兵数量和质量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建文二年朱棣强攻济南不破,被迫撤退。 建文四年朱棣吸取教训,直接绕过济南,快速行军直取南京,才干掉建文。 还有周边外围的游牧民族对中原三千年来不断的袭扰,都是绕过城池的,匈奴、柔然、鲜卑、拓跋、突厥、契丹、女真、吐蕃……快速绕过,直取京城的精彩战役都是如此。 偶尔我们逆袭,例如霍去病和卫青深入漠北对匈奴的出击,也是如此。 为何消耗战没有意义呢?毕竟消耗战对人多或者是资源多的一方有利呀? 为了消耗而消耗没有任何价值,达到战术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换位思考,你带着一千疲惫不堪的士兵行军,到达一个从来没来过的陌生地方,可能是敌人的地盘,突然听说前方有敌军,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冲上去,把自己和弟兄的命都拼上,玉石俱焚?不,你的第一反应是担心对方人太多,想知道对方多少人吧!排出轻骑兵侦查,同时通知后队变前队,随时准备撤退,如果情报回来说对方人很多,不要犹豫,赶快有组织的撤退,和后面的援军合流后再进攻。如果对方人少,也可能是陷阱,不能冲,找个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安营扎寨。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双方都很恐惧,都不知道对方有什么阴谋,这时候经验丰富的主将都会选择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停下、防御、观察或撤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