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计划性移民在我国当代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计划性移民之后的农民进城,则掀起了中国未来的人口迁徙大潮。 移民与“被移民” 1949年以后,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烙印。国家有组织的计划性移民,对于边疆建设、资源开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三峡工程引发的浩大移民工程,则将中国的计划性移民推向了一个高峰。 与“被移民”相比,尽管受到限制,但上世纪50至80年代,自发性移民依然活跃。据统计,在1949年之后的短短30年里,自发性省际移民总数就超过了1000万人,其中黑龙江因为荒地、森林、煤矿较多,劳动力相对缺乏,吸引了至少500万移民。 小结 1.西汉末年,一批汉儒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 2.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 3.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 4.元灭南宋时,大批遗臣遗民也落难到此。 5.明末清初,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1659年,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今泰国),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天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