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37岁的袁枚赴陕西候缺,途经马嵬驿。凭吊之余,写下了一首怀古七绝。诗曰: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驿,又称马嵬坡,位于陕西兴平市西,距古长安城一百多华里,如今已成为历史文化遗迹,常年接待游客观光。作为传递文书和情报者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在我国古代到处都有。马嵬驿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与唐天宝十五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想当年,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一路西逃到马嵬驿。在这里,禁军大将陈玄礼为天下计杀了杨国忠后,军士们仍然不愿散开。玄宗遣高力士询问,回答说,祸乱根源尚在!我国古代向有红颜祸水之说,这显然是指杨玉环了。不得已,玄宗只好与贵妃诀别,让人引领到路旁的佛堂内自缢。 马嵬驿连同杨贵妃墓(衣冠冢),是个凭吊抒怀、慨叹兴亡的所在。安史之乱的硝烟散尽之后,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下自己的诗文。其中,白居易那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最为有名。该诗以回环往复的镜头,如梦如幻的画面,着意渲染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其艺术特色自不待言。但是,美则美矣,艳则艳哉,终究不是平常人家的境遇,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更让百姓喜闻乐见。尾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只是在替唐明皇倾诉内心的幽怨而已。 《唐阙史》点评说:“马嵬佛寺,杨贵妃缢所。迩后才士文人,经过赋咏以导幽怨者,不可胜记,莫不以翠翘香钿,委于尘土,红凄碧怨,令人悲伤,虽调苦词清,而无逃此意。独丞相荥阳公郑畋为凤翔从事日,题诗曰: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诚如斯言,这首诗比起那些悲红悼翠、怜香惜玉的篇章大气多了,但总归落于吟咏帝业兴衰的窠臼。 九百八十多年后,袁枚的这首《马嵬驿》却一改俗套,别翻新意。在这首诗里,袁枚把凭吊的视角由宫掖转向民间,由天子转向苍生,借杜子美《石壕吏》同情民间疾苦的心态,对白居易《长恨歌》颂扬皇室爱情的旨趣提出了异议,不无反诘地写道:当年帝妃之间的爱恨不值得传唱,人世间因有银河相隔而导致的悲剧更让人叹惋;就拿穷苦人家发生的夫妻离别来说,石壕村里的泪水要比长生殿上的饮泣多得多了。长生殿与石壕村,是安史之乱期间上演悲剧的两个典型场景,代表着两个不同阶层的不同遭遇,袁枚信手拈来,加以对比,立意自出,性灵乃现,鲜明的反差更能让人体味出其中的现实主义情怀。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是清中叶代表诗人之一,与蒋士铨、赵翼合称“乾嘉三大家”。袁枚这首诗通俗易懂,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置于民间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大众的疾苦更值得同情,远非帝妃可比,这就在以往那些咏史诗的境界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尽管袁枚并不以现实题材见长,这首诗传播的范围也不是很广,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作者能从长生殿联想到石壕村,所体现的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