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新历史美学结构功能描述(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淮阳师专学报(哲社版 张青运 参加讨论

直觉。审美直觉的功能是在心灵的对比中使审美情感的交流得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文学艺术世界的创造。
    审美不是认识活动,而是审美活动;文学艺术世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审美的对象;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从文学艺术世界中领悟现象的意义--当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文学艺术不具有人生或社会意义,我们的意思是,人生和社会的意义在文学艺术世界中并不居于主导地位。--审美活动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获得审美愉悦。问题在于,人们是怎样运用审美直觉,通过文学艺术对象,获得审美愉悦的。
    审美直觉不同于认识直觉,但它们又是一对孪生兄妹。它们往往共存于把握事物的同一过程之中,但又处处相悖,表现为正相反的趋向。它们都用比较的方法直观地把握对象,但认识直觉从个别存在中把握本质和一般,在异中求同;而审美直觉把本质和一般作为审美对象的背景性存在,在同中求异。相异确立势差,势差产生感情的交流,激发美感的产生。
    审美对象既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又是一个具有背景性的存在。审美对象的独特存在是审美直觉对比的基本条件,而背景性的存在是审美直觉对比得以进行的范围和前提。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为审美情感交流提供了不同的比较模式。文学艺术家们写下第一行文字、涂上第一笔色彩、奏出第一个音符,就是为了创造出一个可供审美直觉情感交流的对比物。正是为了使审美直觉的情感交流成为可能,文学艺术家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们的创造纳入时代的思维大趋势--否则,审美对比就没有基础。唯有如此,文学艺术作品才必须是独特的,--否则,审美只能是一种认同的认识行为,审美对比也就无法进行。
    我们起初接触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时,怎么也看不懂。我们不能理解在同一张脸上会出现两副面孔,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体要被肢解成为几何图形的色块,也不能理解人体的比例为什么那么不合常理。终于,我们发现是我们看画的方式有问题。我们投向画面的目光总是在问:这幅画告诉了我们什么?这种提问的方式使我们无法达到和画面的情感交流,画面僵硬、冷漠,不理睬我们。我们受到的冷遇提醒我们:毕加索的艺术不属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背景。我们换一种方式提问: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看世界?眼前的画面蓦地生动起来。我们似乎开始领悟毕加索的绘画语言了。玻璃杯、水果和人体在空间上被分解,不同的绘画视点使物体显示为变幻莫测的混合体,然而这些被分解的碎片又被结合在一个统一的新形式之中。那一块块碎片,一根根线条对我们说起话来,它们告诉我们毕加索对生活对世界对艺术的追求,那斜线、曲线和色块的交织展示出艺术大师炽热骚动的灵魂。现代艺术的审美直觉情感交流是怎样实现的呢?当我们问: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看世界时,已经暗含了这样一个前提:我并非如此看世界。我有我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我们和毕加索面对着共同的世界,却用着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当我们自觉认识到这一点,把我看世界的方式和毕加索看世界的方式作直觉的比较时,我们和画面之间出现了审美情感的交流。这也是现代艺术审美对比的一般模式。毕加索所处的时代,社会关注的重心已经从群体转向个体,个体拒绝只是成为群体的派生物,要在自身的行动中创造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个性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就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难得可贵的是毕加索正是要为这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寻一个艺术的意义。他用艺术世界表达他对世界对人生的探索,启发我们用自己的探索与之相比较,引导我们和他共同创造新的艺术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怎样实现审美情感交流的呢?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是理性时代的审美主导潮流。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和理性的契合在于,它们投向世界的目光都在问:人应该怎样生活?理性论证这个“应该”的存在状态及其合理性,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却以这个“应该”为背景,展示个人的命运。“应该”的生活和个人的命运形成的鲜明对比,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审美情感交流的典型方式。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典型形象以其独特的命运和“应该”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映衬出“应该”的生活和理想的虚伪、苍白,表现出人们追求幸福,追求个性的可贵精神。这种对比是那样强烈,以致常常使我们忘记自己的存在,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着主人公,而处于激荡的感情冲击之中。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以理性为比较的一极,但又时时嘲异理性。现在我们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最成功最光辉灿烂的巨著往往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在现实世界向文学艺术世界的转换中,审美直觉的功能是通过对比,实现审美的情感交流。这不仅体现在艺术鉴赏中,也存在于艺术创作中。文学艺术家既是他的作品的创造者,也是最早的欣赏者。他在欣赏中创造,欣赏就是创造。读者们用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观照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比较,这就参与了审美创造。他们不断赋予已经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以新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说,文学艺术世界处于永恒的创造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