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概述(之二)(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近代史研究》 王印焕 参加讨论

八、帮会及其他
    帮会史亦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邵雍简要回顾了民国时期帮会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并指出,极具政治色彩和时代感是其突出特点。(注:邵雍:《民国时期帮会史研究的发展及其特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张哲永和夏斯云分别记述了民国时期新型帮会--恒社的成立及其组织概况,并指出其特点:组织结构新颖,人员范围广,地位高。(注:张哲永:《论青帮的超级组织--恒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夏斯云:《民国时期的新型帮会》,《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1期。)饶景英分析了30 年代上海工人帮会的兴盛原因、特点及其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并指出国民党利用帮会控制工会和工人运动是3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中的奇特现象。(注:饶景英:《三十年代上海的帮会与工会》,《史林》1993年第3期。)张波对 1911-1945年山东的秘密结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注:张波:《山东秘密会社初探》,《山东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李子龙则分四阶段分析了20年代全国各地的红枪会运动,并指出,分散性、蒙昧性及乡绅成为其重要领导是这次红枪会运动的突出特点。(注:李子龙:《二十年代的红枪会运动》,《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乔培华在分析了天门会的成长、组织情况之后,记述了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对天门会的团结、争取、改造和收编的工作情况。(注:乔培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与天门会》,《历史教学》1992年第7期。 )郭绪印记述了抗战时期青帮流氓的劣迹,并编著了《洪帮秘史》一书,研究了洪帮的历史沿革及其起源、历史传说、组织制度、香堂仪式、隐语、暗号等内容。(注:郭绪印:《为虎作伥的青帮流氓》,《民国春秋》1991年第7期;《洪帮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周育民、邵雍合著了《中国帮会史》,其下编主要记述了民国时期的帮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注: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河北文史资料编辑部编成《近代中国帮会内幕》一书,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各帮会的源流进行了追溯,并对各地帮会组织及活动予以记述,还介绍了许多帮会的重要人物和各帮会的帮规帮法。(注:河北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中国帮会内幕》(上、下),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
    除上述问题之外,学者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其他专题也有所涉猎。齐卫平分析了五四时期社会转型与自杀现象的关系。他指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杀事件古今皆有。但当社会处于转型之际,自杀现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模式转变和价值取向变换,往往引起人们思想的紧张和行为的冲突,寻求适应社会的能力便成为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些无法摆脱这种思想紧张和行为冲突的人,自戕生命的可能性便增加。五四时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的社会,故而自杀现象格外突出。(注:齐卫平:《五四时期社会转型与自杀现象》,《民国春秋》1998年第3期。)
    郭大松、 贾月臣分析了民国前期济南的人口问题。 他们指出, 1912-1927年间济南城市人口呈不断增加趋势。有些学者关于这一时期济南城市人口曾两度大规模递减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两次大规模人口递减恐怕和乡村区划变动或区划不清有关,也可能是调查统计方法不一或范围不同所致,而非真正的人口下降。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济南并未出现因城市发展和人口集中而必然发生的诸如贫穷、疫病、童工、过度拥挤、家庭危机、暴力及性犯罪等城市病,但同时又存在着伴随城市发展而滋生的鸦片泛滥、男女比例失调、娼妓业兴盛等病症。(注:郭大松、贾月臣:《民国前期济南的人口与社会问题辨析》,《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张庆军、 刘冰则分析了民国时期的人口素质状况。他们指出,旧中国人口健康水平普遍低下,人口的文化素质也与欧美诸国相差甚远,而烟毒、娼妓等现象大泛滥,也从一个侧面例证了民国时期中国人口道德素质的状况。造成人口素质低下的原因,除人口压力之外,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及传统的封建思想等因素也与之有很大关系。(注:张庆军、刘冰:《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口素质》,《学海》1996年第2期。)
    此外,有的学者还对民国时期的保险业、旅馆业、粮食业及公墓制进行了研究,王永平则分析了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障事业。(注:蒋伟国:《略论民国时期的保险业》,《民国档案》1991年第4期; 忻平:《民国时期的旅馆业》,《民国档案》1991年第3期;谢世诚、 伍野春、华国梁:《民国时期公墓制的创建与演变》,《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高秋萍:《民国时期南京的粮食业》,《民国春秋》1992年第2期;王永平:《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障事业》,《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九、余音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中,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发展迅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学者们所探讨的范围极为广泛,婚姻、家庭、社会习俗、社会变迁以及流民、灾荒、匪患、烟毒等社会问题无不涉猎。有些文章史论结合,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见解。尤为可喜的是,具有完整学科体系的中国近代社会史论著也已陆续出版,已经问世的有张静如、刘志强等主编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以及朱汉国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等。
    尽管如此,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也存在着若干不足之处。
    其一,平铺直叙过多,缺乏深刻的思考与分析。
    社会史虽是主要研究人们社会生活及其生活方式的历史,但它决不仅限于对个别问题或现象的简单叙述与介绍,而需要学者以深邃的观察与思考去揭示、透析蕴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内在含义与深层原因。目前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缺乏的正是这些。以灾荒史研究为例,数十篇文章中以叙述灾况者最为多见,通篇之中满载着事实与材料,即使在归纳性极强的影响与原因分析中,也很少见到深刻的理论概括。深邃的理性思维是目前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迫切要求。
    其二,先入为主现象严重,具有简单化不良倾向。
    受中国近代史中错综复杂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史专题研究之中,存在着严重的先入为主现象。流民、灾荒、匪患与烟毒等社会问题,确实与政府统治关系密切,但作为社会现象,它们又有着超出政治层面而与时代、社会自身密不可分的一面,从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即使在社会有了较高发展水平的今天,有些社会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清除。故此,将社会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政府统治,不免犯了教条化与范式化倾向的错误。在社会史研究中,学者们应该避免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而应以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去挖掘深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内容,从而为解决现今的相关问题提供素材与借鉴。
    其三,专题与理论研究脱节现象严重。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已就社会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但时至今日,将其理论付诸实践者尚为数不多。换个角度说,沸沸扬扬的理论探讨,其实并未对一般专题的研究提供多少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吸收、借鉴西方社会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研究法,为社会史专题研究指出的仅是原则与方向,真正实施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故此,在目前社会史研究中,理论与专题研究相脱节的现象仍很严重。这就需要学者们无论探讨理论抑或研究专题,都应自觉寻觅与探索史论结合的道路,写出既有实证性又具思辨性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