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梁景和 参加讨论

受“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长久影响,中国社会从不鼓励妇女参与政事,她们只能被关在闺门之内熬尽人生。近代以后,在“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学说的启迪下,有“前识者”为之鸣不平,从此女子参政的呼声日高,渐次形成近代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并于辛亥时期与五四时期掀起了振聋发聩的两次妇女参政运动高潮。近代女子参政运动最终失败了。它启示人们,若不改造传统人伦文化观,不树立新式妇女道德观,不让女子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不养成社会上男女平等之心态,女子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参政权,即使获得了也会再度失去。这种饱尝中国女子参政运动失败的痛楚而产生的切身体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近代女性陋俗文化变化的特征突出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近代女性陋俗文化变革是整体运动与个体运动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过程;其二,在近代女性陋俗文化变革过程中,先进男子在理论阐述、认识深度及变革陋俗实践上往往站在时代前列,成为改造女性陋俗的主动倡导者和积极宣传者。女性中也有对陋俗文化无所畏惧的叛逆者,也有开启民智的鼓动家,甚至有敢于以死抗争的女斗士。
    4.关于“性伦”文化。近代中国“性伦”文化的变化主要体现于:主张男女社交公开;批判封建贞操观;主张学校和家庭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五四时期,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了“男女社交公开”的思潮,这种思潮与有关“性”意识的论辩紧密相连,构成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深刻变化过程的一大特色。传统中国为阻绝男女交往,必须树立相应的伦理道德观作为依据。封建“礼教”便成为人们行为举止的道德标准,并在民间得以弘扬。由于封建礼教的长期束缚,中国女子的社交权利被彻底剥夺,她们的生活方式及心灵被严重扭曲。戊戌至五四时期,女性陋俗文化逐渐发生变化,女子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学校,走进工厂,参加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其他社会工作,男女社交公开初露端倪。新文化运动以后,“男女有别”的礼教观受到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冲击,有人公开喊出“男女社交公开”的口号,随之引发思想文化界对这一问题展开的思想交锋,主要体现在是维护还是背叛封建礼教的斗争上;而论战双方又都以维护“性道德”作为攻击和谋求战胜对方的有力武器。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不仅在思想上认同男女公开社交,并且在行动上敢于背离陈规陋习,勇敢地迈出社交自由的第一步。
    贞操观念是社会要求女子单方面实行性禁锢的一种道德观。贞操观念是伴随着一夫一妻制的确立而渐次产生的。近代社会对贞操观的批判从维新派开始;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界对封建贞操观展开了最尖锐、最无情、最着力的批判,内容为:其一,男女道德评判上的不公允;其二,致女子于“苦”或“死”的境地;其三,扼杀人性;其四,男性的丑恶和卑劣;其五,女性的沽名钓誉。进而主张:其一,“节烈”绝不道德;其二,守节与否决定于个人的自由意志;其三,夫妻要持平等相待态度;其四,提倡新式贞操观;其五,摒除封建“节烈”观。戊戌至五四时期,主要在知识分子阶层,传统贞操观念日趋淡漠,并在生活习俗上有所反映,这就是寡妇再嫁和离婚改嫁风尚的出现。然而一般民众阶层还生活在贞操观念束缚下的陋俗生活中。从戊戌到五四,终究有人开始打破对“贞操”的迷信,成为中国社会贞操观及其陋俗发生变化的起点。
    性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人生教育。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内文化界开始积极介绍欧美有关性教育的状况和性教育书籍,借以提高国人的认识和推动性教育的宣传与实施,进而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令人瞩目的“性教育”思潮。这一思潮的显著特征是:其一,批判传统的性禁忌心态和习俗,肯定“性”本能的圣洁;其二,探究性教育的方法;其三,宣传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性欲与情感的关系,性生活与优生的关系,性欲与民族进化的关系等。五四时期的性教育思想具有全盘否定传统性禁忌,倡导人的自身认识、自身解放的深刻意义。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正是在上述四个方面发生变化的。
    (未完持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