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划分问题主要流行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一种则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划分的几种流行观点 中国近代史究竟指什么、它的范围究竟包括哪些?这个问题曾引起过争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早一点的观点,认为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一种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除了这两种主要说法之外,在海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明清之际开始的,从而把时间推得更早。但这种说法在国内没有多少影响。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前面两种说法。 二、产生这两种主要流行说法的历史原因 那么,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划分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目前认可的是哪一种看法呢?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我到日本访问,日本广岛大学有一位教授专门问起我这个问题:“你们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是怎么划分的?”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近代、现代”这一类词,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可以变动的概念。譬如说,我们今天的一切,在现在讲起来当然是现代史,但要是再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那它也变成古代史了。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以往我们比较多的是把中国近代史说成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个看法大体上是从抗日战争时期流行起来的。那时候范文澜同志写过一部《中国近代史》,写的就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张闻天同志编写了一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讲的就是五四运动以后。所以,在那个时候这样看待“近代”、“现代”很容易理解,因为那时还处在抗日战争时期。 但是,现在新中国成立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这个“近代”、“现代”的概念应该有个变化。更为重要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这个时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问题。所以,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的看法,现在恐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承认。至于为什么有时候还把五四运动以前称为近代史,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理论问题,主要是个实际问题。以往搞近代史研究工作的人,熟悉的是晚清到民国初年的历史。而搞现代史的很多人是从党史专业转过来的,对“五四”以前的历史不是那么熟悉。随意要把它统一起来,那研究就比较困难。但是这十来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三、从1840年至1949年是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一个完整的过程 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中间一共是109年,假定讲一个约数,可以说是100年。这100年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决定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100年,也就是说,是我们中国从极度的衰败、备受各种屈辱以至于濒临灭亡的边缘,到能够重新挺身站起来并开始大踏步走向现代化的100年,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转折。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在100年中间能够发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对于这样的变化,如果用更宽阔的眼光来看,它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在它以前的中国是古代的中国,而在它以后的中国,就是一个开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它处在那么一个孤独的中间。 党的十五大报告里有这么一段话: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要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者是为后者扫除障碍创造的必要前提。我想,这段话把这一段历史所处的地位讲得很清楚。我们把二十世纪一分为二的话,上半个世纪,就是从1901年到1949年,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而从1949年到2000年这后半个世纪,我们所要解决的就是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问题。前面的五十年,正是为后面的五十年扫除了障碍。 链接胡绳关于近现代史界限问题的一个建议 胡绳同志在对《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表示祝贺时,曾重提了一个建议:“把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有头有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史’,不需要在说到1840-1949年的历史时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胡绳同志的这个建议非常重要。这个引起混乱的中国近代史的上下限问题,应该能在学术界得到妥善解决了。 (杨洋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