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传统文化 >

柳藏鹦鹉语方知 ——《金瓶梅词话》中的金银首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银鎏金累丝镶玉嵌宝寿字挑心
    上海黄浦区明孙氏孺人墓出土,该件以累丝镶宝的丛菊托起玉寿字,字心穿系一根“螺丝”挑出引吭祝颂的一只仙鹤。
    
    
    金丝髻
    无锡博物院藏。《金瓶梅》中有李瓶儿拿金丝髻给西门庆打其他首饰的情节。
    
    金镶玉嵌宝玲珑寿字簪
    明定陵出土,这是出自宫中的一对寿字簪,一派金辉玉映万寿吉祥的气象。
    银点翠寿山挑心
    武进王洛家族墓出土,此件底座是一脉南山,两峰之间一溜花朵,左边的山峰尚存几丝翠毛,原初想必也是翠色盈盈,令人宝爱。
    明代是发达的市民社会,日常生活中弥漫着追逐奢华的空气,作为实用之物的金银首饰,正好汇聚起这样的气息。金银首饰的功用原是多重的:修饰容貌,彰显身份,固结恋情,润滑交谊,此外之典当救急还算是附加的用处。把它作为叙事手段,且将这诸般功用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惟有《金瓶梅词话》。
    扬之水
    在《读书》编辑部的时候,我曾经编发过金克木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书读完了》,这里当然是借此惊人之语,切入他的话题。我也想借用这句话说另外的意思,即单线条式的阅读结束了,然而换一个角度,改变一下视点,新的一轮又可以重新开始。其实每一次阅读都会有盲点,不断改换视角的重温,不仅会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完善,同时也会使书变得更加丰满。我以为,从金银首饰来看《金瓶梅词话》的以“物”叙事,也是一种改换视角的阅读。
    《金瓶梅词话》中的金银首饰,原本是我名物研究的入口,当年写给遇安师的第一封信,就是请教关于髻的问题。初衷是为了写作酝酿中的“万历十六年”,但后来金银首饰本身已经足够吸引我不断追索其中究竟。最终发现,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都不是兴趣所在,即便物质文化史的分支服饰史,对于我来说还是题目太大,而我的关注点差不多是集中在物质文化史中的最小单位,即一器一物的发展演变史,目标定在从众多的“小史”中一点一点求精细,用不厌其多的例证慢慢丰富发展过程中的细节。
    《金瓶梅词话》开启了从来没有过的对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诸般微细之物的描写,不知道如此异乎寻常的关注和教人惊叹的写实手笔何由发生。六朝有宫体诗。唐诗中有李贺、白居易、李商隐、王建。唐五代词有花间、尊前一派,首领自推温庭筠。在词曲中金银首饰多是作为美人的象征,而到了《金瓶梅词话》,却是差不多跌到尘埃,这里没有诗意也没有浪漫,只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场景,切切实实的功用,以此成为小说中最是教人感兴趣的“物”的叙事,即仅以物事的名称排列出句式,便是一段好言语,便是有声有色的一番情景布置。
    明代是发达的市民社会,日常生活中弥漫着追逐奢华的空气,作为实用之物的金银首饰,正好汇聚起这样的气息。金银首饰的功用原是多重的:修饰容貌,彰显身份,固结恋情,润滑交谊,此外之典当救急还算是附加的用处。把它作为叙事手段,且将这诸般功用表现得淋漓尽致,惟有《金瓶梅词话》。依靠它,第一我们知道了明代首饰主要部分的名称—名称的丰富,意味着首饰以及首饰样式的发达。依靠它,第二我们知道了明代女子的基本妆束以及妆束所表现出来的身份地位。第三是它开启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即把诗词中的以“物”叙事成功移用于小说。
    比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紧接着上一回的“李瓶儿情感西门庆”,次日瓶儿的一番言语和行动,显见得成为西门庆第六房之后,为人行事在此生出一大转变。—洗脸梳妆之后,瓶儿开箱子打点细软首饰衣服与西门庆过目。先拿出一百颗西洋珠子,原是昔日梁中书家带来之物。“又拿出一件金厢鸦青顶子,说是过世老公公的,起下来上等子秤,四钱八分重,李瓶儿教西门庆拿与银匠替他做一对坠子”。“又拿出一顶金丝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人,有这髻没有?’西门庆道:‘他每银丝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髻。’妇人道:‘我不好带出来的。你替我拿到银匠家毁了,打一件金九凤垫根儿,每个凤嘴衔一挂珠儿,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金厢玉观音满池娇分心。西门庆袖了髻出来,被潘金莲拦住追问出根由,“金莲道:‘一件九凤甸儿,满破使了三两五六钱金子勾了。大姐姐那件分心,我秤只重一两六钱。把剩下的,好歹你替我照依他,也打一件九凤甸儿。’西门庆道:‘满池娇他要揭实枝梗的。’金莲道:‘就是揭实枝梗,使了三两金子满篡,绑着鬼,还落他二三两金子,勾打个甸儿了。’西门庆笑骂道:‘你这小淫妇儿,单管爱小便益儿,随处也掐个尖儿。这一节琐琐细细的以“物”叙事,正是处处机关,埋下的草蛇灰线更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不时隐现。一百颗西洋珠子,四钱八分重的一个金厢鸦青顶子,又是九两重的一顶金丝髻,先就与第十六回“西门庆谋财娶妇”两相照映。而金丝髻、银丝髻,原是了解明代簪钗样式的一个关键,这里尚且不去说,只看金丝髻为李瓶儿所独有而西门庆的五房妻妾都没有。所云“正面戴金厢玉观音满池娇分心”,正为接下来的情节里金莲为李瓶儿抿头说出的一番话做铺垫。每个凤嘴衔一挂珠儿的九凤钿,更非闲笔,这里见出李瓶儿起头叫西门庆让银匠给打一件,然后是潘金莲从“九两”中算计出了照样的一件,这以后直到第九十五回,李瓶儿、潘金莲、西门庆俱亡,薛嫂儿向月娘说起春梅如今得周守备扶了正房,光景早是与昔日不同,“今日我还睡哩,大清早辰,又早使牢子叫了我两遍,教我快往宅里去。问我要两副大翠重云子钿儿,又要一副九凤钿银根儿,一个凤口里衔一串珠儿,下边坠着青红宝石、金牌儿”。末后把春梅要的一副九凤钿银根儿取出给月娘看,“果然做的好样范,约四指宽,通掩过髻来,金翠掩映,翡翠重叠,背面贴金,那九级钿,每个凤口内衔着一挂宝珠牌儿,十分奇巧”。一副九凤钿儿至此方见出“首尾”,有了一前一后照见“金”、“瓶”、“梅”三个女主角命运之兴衰的回味。
    又比如一根式样平常的金头银簪子,在《金瓶梅词话》中也担当着以“物”叙事的重任。第四回王婆牵线使得西门庆和潘金莲遂了心愿,“婆子道:‘你每二人,出语无凭,当各人留下件表记物件拿着,才见真情。’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银簪,又来插在妇人云髻上。妇人除下来袖了,恐怕到家武大看见生疑。”到了第十二回,金莲与小厮琴童偷欢,于是“背地里把金裹头簪子两三根带在头上,又把裙边带的金香囊股子葫芦儿也与了他,系在身底下”。及至被雪娥报与西门庆知道,遂怒惩琴童,先问道:“你戴的金裹头银簪子往哪里去了?”之后又去责问金莲,金莲道:“就是你与的簪子,都有数儿,一五一十都在,你查不是!”一根簪子,贯穿了前后几个回目,而每次出现都敷演出一段故事,看似彼此无关,实则俱为线索中的一环,它的分量,自容不得我们忽视。当然,要从这密布于全书的以“物”叙事里看出好来,必要对作者笔下的“物”,有透彻的了解。“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这两句在《词话》中出现不止一次,或是无意中道出作者既“隐”既“藏”却又明明乐于读者发其覆的心思。幸运的是,我们今天完全有条件依凭数量颇巨的考古发现,通过审慎的名物考校,解得对《词话》首饰的诸般密码,而与布设机关的作者相与会心。
    且举一个具体的事例,便是“柳藏鹦鹉”的一枝金寿字簪儿。
    祝寿题材用作金银簪钗的装饰纹样,至明代而大为兴盛。出自宫廷的“万寿”字簪多是为帝后诞辰而制,届时也或赐予重臣或近臣。朝鲜使者赵宪《朝天日记》中说道,“圣节,钦赏大学士张居正金八宝三十两,膳九品,长春酒五瓶”;“讲官丁士美万寿字簪一对,银十五两”;“讲官范应期万寿字簪一对,银十两,金簪一根,银八宝四个”。这是万历二年作者出使明朝时候的纪事。出自宫廷的这一类制作,当日被视作“好样范”,很是惹人艳羡,《金瓶梅词话》于是巧借此物写出一番世态人情。第十三回曰李瓶儿欲结好潘金莲,因托西门庆捎了一对寿字簪儿,“金莲接在手内观看,却是两根番文低板、石青填地、金玲珑寿字簪儿,乃御前所制造,宫里出来的,甚是奇巧”。第十四回,瓶儿来为金莲做生日,“金莲艳抹浓妆,鬓嘴边撇着一根金寿字簪儿,从外摇摆将来”,月娘因问瓶儿道:“你与六姐这对寿字簪儿,是那里打造的?倒且是好样儿。到明日俺每人照样也配恁一对儿戴。”李瓶儿道:“大娘既要,奴还有几对,到明日每位娘都补奉上一对儿。此是过世老公公宫里御前作带出来的,外边那里有这样范。”末后果然每人送了一对。两个回目里用来安排情节的出自宫中之寿字簪儿,并非作者的凭空想象,却是实有的物事,时代相近的实物,即有定陵出土金镶玉嵌宝玲珑寿字簪一对,而它尚只是一副金辉玉映万寿吉祥首饰中的两个小角色。当然寿字簪儿也不乏民间制作,虽然用不得“万寿”,却也可以制作得讨人喜欢,如上海黄浦区明孙氏孺人墓出土银鎏金累丝镶玉嵌宝寿字挑心,武进王洛家族墓出土一枝银点翠寿山挑心。前件以累丝镶宝的丛菊托起玉寿字,字心穿系一根“螺丝”挑出引吭祝颂的一只仙鹤。后件底座是一脉南山,两峰之间一溜花朵,左边的山峰尚存几丝翠毛,原初想必也是翠色盈盈,令人宝爱。然而民间样范终究比不得皇家气派,因此几对赏赐出宫的小簪子,便可称“御前作”、“外边那里有这样范”,而足以夸示于人,也因此可以派作收买人心的用场。
    (本文系作者为故宫出版社《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本新书发布暨专题讲座《〈金瓶梅词话〉中的金银首饰》讲演稿摘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