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为什么每部抗日神剧都有一个日军“中国通”?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板垣征四郎(1885-194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1929年任关东军高级参谋,1931年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因熟悉中国情况,在日本陆军中被奉为“中国通”
     近年来,国内反映抗战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几乎无一例外都要塑造一个对中国了解比较深的大反派“中国通”形象。实际上,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军队尤其是陆军内部,确实有一群被称为“中国通”的军人:与其他日军军官相比,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更为深刻,通晓中国军队的特点,了解中国政治人物的秘辛,他们中不少人曾在中国军界政界混迹多年,能够熟练地用汉语进行交流。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中国通”呢?
     “大佬”级“中国通”成名于北洋时代
     在日本军队内部,“中国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中国通”是对中国有一定了解,能够对涉及中国的政治军事情报进行解析的军官。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中有一大批中高级军官符合这样的条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通”,几乎都是在情报领域造诣比较深的日本军人。第一类是日军参谋本部中国课人员。这些军官在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学习时选修汉语,进入日军参谋本部后主要研究与中国相关的情报及战略战术。参谋本部中国课的滥觞,是明治时期“征韩论”和“征台论”催生的陆军省参谋局第二课,1916年,参谋本部在负责情报工作的第二部中正式建立了“中国情报担当课”,这是一战后日本正式将下一步侵略重点放在中国的表现。
     除了参谋本部中国课人员以外,日本驻华使领馆的情报武官以及驻华特务机关人员,都会被认为是日军第一流的“中国通”。名义上,驻中国的日本武官统一受日本驻华公使(1935年以后为驻华大使)的指挥,实际上,在中国活动的日本武官大多直接接受日军参谋总长的控制。除了先后在北京、南京和上海间迁移的驻华公使馆正式武官外,日军还在上海、济南、福州、南京、广州和汉口设立了专门的“特派武官”,这些所谓的“武官”缺乏可靠的外交官身份,但在各自所在的区域拥有巨大的权力,甚至可以临时动员日本在中国各地的租界驻军。第一名驻中国的“特派武官”稻叶正夫,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日本参谋本部紧急派往上海的,他的任务,就是根据辛亥革命后的形势,协调日军当时在中国的驻军和其他军事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