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无忧无悔的终生选择:美国杰出汉学家倪豪士(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倪豪士在汉学研究中善于思考,且目光精到。如学界对唐人传奇《李娃传》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其成书时间和人物原型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倪豪士在考辨基础上对其写作时间提出两个假设:第一,白行简不一定是在一年之内完成《李娃传》的创作。他听“一枝花”的故事以后,可能向亲戚朋友询问此事细节,“传”之创作可能长达十几年;第二,如果白行简写《李娃传》是别有用心,在以前学者提出的猜想之外,还可以考虑郑穆和郑亚分别为荥阳公和荥阳公子。如果《李娃传》是影射郑亚的话, 白行简写成《李娃传》当在长庆二年或三年前后。这个判断不仅有文献学方面的分析,更出于他对传奇小说的产生原因的思考,其中又对中外各家之说的分析比较。他在上述的访谈中,也曾谈到他对小说起源的看法。他认为:小说应该是在民间口传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左传》“郑伯克段于鄂”和《史记·高祖本纪》中“高祖为亭长时”的那些故事都是很好的例子。鲁迅以为在唐代“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但是,传奇虽然是有意为之的,传奇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并不相同。卞孝萱的《唐代文史论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和杜德桥的《李娃传的研究。校勘及英译》(伦敦:牛津出版社,1983年)都已经提出唐代小说和政治的关系。所以虽然《李娃传》文学价值相当大,但创作目的则是为了政治攻击,和韩愈、柳宗元之写“传”情况相似。至于唐代作者对讲故事的态度及写作方法怎么样发展,可以看一看沈亚之的文集。沈年轻时简单地把别人告诉他的故事记下来(如《移佛记》),发展到在其写作成熟期在《冯燕传》或者(秦梦记》中加人自己的创作。因此,小说大概在很早的时候起源于民间文学。在战国时代之后,不时出现于文人作品,直到唐代才正式成为文学作品。倪豪士由此出发,认为西方汉学界最需要的是一本像王梦鸥《唐人小说校释》(陈注:王梦鸥,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现代唐人小说研究发轫者之一,出版四卷本《唐人小说研究》)那样有详尽注解的唐传奇英译本。本校有计划在今后两三年内出版这样一部翻译集。所以表面上看来,仅仅是一篇小说写作时间的推断,实际上是厚积薄发,源于对唐人小说乃至古代小说产生原因和研究方向的长期思考。
    倪豪士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的另一巨大贡献是在《史记》翻译上。1961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华兹生英译的两卷本《史记》译本。主要是《史记》中汉代部分的“列传”,因此又名《史记:汉朝》。1993年,华兹生又出版修订本,并增加新译的《史记:秦朝》。华兹生的《史记》译本,主要以普通读者为对象,关注的是《史记》的文学性,故选译的多是能体现《史记》文学风采的“列传”、“世家”。翻译也采用自由性翻译并尽可能少用注释,以使译文流畅具有可读性。倪豪士从1970年代就开始从事《史记》研究,有感于到20世纪80年代末,《史记》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令人满意的完整西文译本,于是与郑再发、Robert Reynolds、陈照明、吕宗力等组成翻译团体,从1991年起开始翻译《史记》。他们意识到《史记》应该被完整阅读,没有完整的翻译将误导西方读者。要译出一种忠实的、具有详细注解并尽可能具有文学性和流畅性的《史记》全译本。按照计划,工作完成时,整部《史记》的英译本将达到9卷。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先后出版了《史记·汉以前的本纪》(1995)、《史记·汉以前的列传》(1995)、《史记·汉本纪》(2002)、《史记·汉以前的世家(上)》(2006)、《史记·汉代的列传(上)》(2008)等五卷。译本保留了《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等的排列顺序,内容包括“序言、使用说明、纪年说明、度量衡对照表、缩写表、译文”几个部分;译文的页下,附有详尽的歧义考证、地点考证、相关章节成书说明、互文考证说明、文化背景知识注释及资料依据、词汇对照表等;在每章译文后面,附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相关评注和说明、以及西文和日文译本书目、关于该卷的中外研究成果等。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是西方最完备、也最富有学术价值的《史记》译本。因此,该译本一出版,就受到西方学者的纷纷称誉:卜德认为是“汉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加里·阿巴克尔(Gary Arbuckle)亦认为“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并对各领域的读者都将有帮助”;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称赞“翻译是可靠的,注释是清晰而有帮助的……译著将使更多英语世界读者感知《史记》的学术性……通过这些著作,西方的学术界和文学界将对早期中国的辉煌和浪漫有更多了解,并对由伟大史家所展现出来的人类教训有更好理解” ;葛朗特·哈代(Grant Hardy)在对比华兹生的《史记》译本后评价倪豪士领衔英译的《史记》说:“从文学视角来看,华兹生生动的译本作为愉悦和悠闲阅读至今仍无人超越……但华兹生按照年代编排他的翻译时,他歪曲了司马迁的原始构想,读者将不能察觉司马迁结构的意义。与之相对照,倪豪士保留了《史记》的形式,允许读者尽可能猜想司马迁编撰的决心……倪的译注在朝着尽可能使英语读者理解司马迁所要求读者具有的这种留意、批判解释的漫长道路前行。我对华兹生的翻译保有一种亲密感,我仍旧欣赏。但是我认为倪的译著将更为值得仔细反复阅读。如果他和他的团队能够一直坚持到终点,他的翻译将是一个世纪以来或更长时间里最终的英译本”。
    倪豪士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还有他主编的《中国文学》杂志。鉴于大部分研究中国的杂志都在东岸,而且没有一份杂志专门探讨中国文学。他在1979年与欧阳贞一起创办了这份总部设在中西部的专门研究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杂志。杂志刚开办时还需要资助,但由于陆续刊登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书评及学术讨论,学术影响逐渐扩大,订户逐渐增多。现在刊物基本上已能通过收取订阅费而达到经济自理。这在学术刊物尤其是国外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为重点的学术刊物中是不多见的。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作为海外汉学家,倪豪士的著作显示了与中国大陆学者不同的、独特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如:《〈文苑英华〉中“传”的结构研究》一文中,采用结构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将《文苑英华》中的“传”分为三种类型;《唐人载籍中之女性性事及性别双重标准初探》一文则采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唐人小说及相关文献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双重标准进行解析。在整部书中,作者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尽可能选择合适的理论方法进行解读,得出的结论还是令人信服的。在《中国小说的起源》一文中,作者又采用比较研究:比较了中国小说概念中的“传、说、奇”和西方传统中的文化划分--模拟、教诲和娱乐的同异,从而把周朝作品,如《庄子》、《孟子》、《战国策》、《国语》等列入小说史的考察范围。《柳宗元的<逐毕方文>与西方类似物的比较研究》也是一篇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丰富我们对于中国文学现象作更多层面的理解和思考。这正可以借用苏轼的诗来形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倪豪士研究中国传统文学这种独特视角和方法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出于西方汉学家的共性:按照西方现代的观点,阅读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投射,也就是批评将文学作品视为经验的记录;二是评论,与文本习习相关去了解文本任何一部分;三是诠释,对作品进行整体性的关照。相对来讲,传统的中国文学理论较接近于投射理论,而西方则中倾向于评论方式。近些年来,又强调诠释理论,刻意寻求第二层涵意。但更重要的是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和理性思考:他在接受徐公持的访谈中曾谈到中美之间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作为一个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文化指的是存在于日常生活、宗教及艺术遗产中的某种传统。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化”实际上一种可以界定为种族的东西。中国人之间对五千年文化有着认知上的相似性。做一个中国人就是要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生活、行动、饮食、谈话,那些有中国血统并分享这一文化的人就是中国人。而大多数美国人却达不到这一点(犹太人的社区是一个例外,他们的文化认同方式与中国人很接近)。鉴于这种认识,他感到年轻时想成为一个百分之百的中国人的念头并不现实,从而开始寻找一种能适合作为一个美国人的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与历史的途径。其中“文学的文化研究”就是他探寻的主要研究方法。上述的《〈文苑英华〉中“传”的结构研究》、《唐人载籍中之女性性事及性别双重标准初探》、《柳宗元的<逐毕方文>与西方类似物的比较研究》等皆是其研究方法的尝试。当然,进行这类思考,采用这种研究方式的在美国也不只是倪豪士,叶舒宪教授《高唐神女与维纳斯》,已故的柏克利大学薛爱华教授一些著作也都采用了类似的研究方法。
    倪豪士教授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就是用现代的眼光、现实的需要来进行规划,确定选题。如针对前面谈到的西方读者接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困难,他考虑一个“能让西方读者欣赏中国诗歌的方法”,那就是:“把原诗逐字译成英语,然后再解释那首诗的构造、语言(包括用典)和技巧,最后给一个比较自由的文学性翻译”。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原诗外文译本。从此出发,他开始着手号召通过互联网进行这方面的翻译工作:“本人希望所谓的‘电子文本’会让东西方学者有机会从互文文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些有名的诗文”。他本人就打算用“电子文本”来断定《下邳侯革华传》是不是韩愈的作品,以及研究柳宗元的一些反映民间文化的“记”,如《道州毁鼻亭神记》等。
    倪豪士最近从事的大规模的《史记》翻译也是从中西方文化沟通的现实需要。如上所述,西方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史记》译本。那种只注意故事性和行文流畅生动的节译方式,将会误导西方读者。从而用二十多年时间,译出一种忠实的、具有详细注解并尽可能具有文学性和流畅性的《史记》全译本。除了《史记》之外,他还打算出版一本唐传奇的英文翻译集。也都是出于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出于沟通中西文化的强烈使命感。
    倪豪士主要学术著作目录
    专著:1、《柳宗元》,纽约特维恩出版社,1973
    2、《皮日休》,波士顿特维恩出版社,1979
    3、《印度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指南》,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1986
    4、《唐代文学研究西文论著目录》,台北·汉学研究中心编印,1988
    5、《史记》(英文翻译)第一、二、三、四、五册,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1994、2002、2006、2008
    6、《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台北南天书局,1995
    7、《印第安那中国古典文学指南》第二册,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1998。
    8、《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论文:(近百篇)
    1、博士论文:《〈西京杂记〉中的文学和历史》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1973。
    2、《中国小说的起源》台北·学生书局《古典文学》,1985年8月
    3、《南柯太守传,永州八记与唐代传记及古文运动的关系》(台湾大学《中外文学》,1987年)
    4、南柯太守传的语言,用典和言外意义》(《中外文学》,1988年,54一79页)
    5、《碑志文列传和传记:以欧阳詹为例》(《第一届国际唐代文学会议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
    6、《读范仲淹唐狄梁公碑》(《纪念范仲淹一千年诞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建会,1989年)
    7、《柳宗元的逐毕方文与西方类似的比较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8、《美国杜甫研究评述》(《杜甫与唐诗学》台北·里仁书局2003)
    9、《我心中的长安:解读卢照邻〈长安古意〉》“都市繁华:1500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9年3月
    10、《重申李娃传》,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发表学术讲演,2009.3。
    11、《陶潜与〈列子〉:四世纪诗歌中的互文性及其影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及中华语言文化中心讲演,2011年2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