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术活动 (一) 对外学术交流 1、2009年4月2--3日, 李孝聪教授应华中师范大学邀请,做学术报告:“跨越空间的文化--中外地图的传递与交流”、“北京城市地域结构启示录” 2、2009年4月29日至5月6日,李孝聪教授组织“历史、历史地理与文化讲习班”学员考察古代西南交通道路。 3、2009年5月19日,李孝聪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4、2009年 1月、4-5月,李孝聪教授应邀中国国家历史大地图集城市图出版清样审订。 5、2009年5月16-27日,罗新副教授访问伊朗德黑兰大学和伊斯法罕大学,参观伊朗考古工地多处。 6、2009年 6月24-28日,罗新副教授参加韩国古中世史学会举办的“东亚的境域与历史问题”学术讨论会(首尔大学)。 7、2009年4月15日始,邓小南教授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8、2009年4月17日,荣新江教授应邀参加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新疆民族与考古研讨会”,发言“谈新疆考古的几个问题”。 9、2009年4月29日,荣新江教授应邀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粟特首领墓葬图像研究的”通识“问题”。 10、2009年5月6日,荣新江教授 应邀在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演讲,题目“从长安到萨马尔干--古代新疆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11、2009年5月6-17日,荣新江教授与新疆师范大学朱玉麒教授、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博士候选人荻原裕敏、庆昭蓉等一起考察龟兹石窟和古城遗址。 12、2009年5月25-27日,荣新江教授应邀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长安文献与隋唐长安研究”、“长安考古与隋唐长安研究”、“长安碑志与隋唐长安研究”。 (二)接待来访学者情况 1、2009年4月8日,邓小南教授接待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Valerie Hensen, 纽约州立大学教授John Chaffee,并组织与宋史研究生座谈。 2 、2009年6月21-22日,罗新副教授接待土耳其科学院涂逸珊院士等四位土耳其历史学家,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座谈会。 3、2009年1-7月,臧健研究员接待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韩森(Valerie Hansen)教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吉普鲁(Francois Gipouloux)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林丽月教授等。 4、2009年4月15日,荣新江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博士来访,主持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合办的讲演会,请他讲“网络时代西方中国研究文献的检索问题”。 5、2009年5月4日,荣新江教授接待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博士候选人荻原裕敏、庆昭蓉来中古史中心访问。 (三)社会服务 1、2009年4月10日-12日,邓小南教授参加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副会长。 2 、2009年4月20日,李孝聪教授应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邀请,评审宁夏吴忠市更改地名。 3、2009年5月11日,李孝聪教授为美国Illinois Wesleyan University大学来访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北京城市地域结构启示录》。 4、2009年6月9日,李孝聪教授为美国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w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北京城市地域结构启示录》。 5、2009年 5月11日,李孝聪教授为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培训中心高级管理班,讲授中国历史文化课程:(1)《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空间》、(2)《北京城市地域结构启示录》。 6、2009年4月,臧健研究员参加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的“清实录、大清五朝会典全文检索数据库”审核、鉴定会。 7、2009年5月,臧健研究员为美国伊利诺伊州卫斯理大学、威斯康辛州大学历史文化班学生作了“东西方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妇女”讲座两次。 二、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1.陈苏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汉至明中叶政治文化与政治演进、制度变迁关系研究”。 该项目的最终成果,获得北京市的出版资助三万元。成果将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为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已将该书列入今年出版计划,待教育部批准结项后,便可编辑出版。 2.邓小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中古时期的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 已经通过中期检查,后续工作进行中。 3.李孝聪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古地图的调查、整理与研究》,批准号:06JJD770002 2006年12月立项,正在进行古地图资料收集、整理,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2篇论文;2009年继续中国古地图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田野考察与古地图核定,整理各馆藏舆图目录,舆图鉴定,撰写研究论文。争取2009年底结项。 4、吴荣曾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国秦汉简牍所见社会与制度的综合研究” 项目于2008年12月立项,2009年6月16日举行开题研讨会。 5.李孝聪教授参与主持北京市重大项目《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三集(北大城市环境学院项目) 审阅已经完成编绘的图幅,进入清绘阶段。 6.李孝聪教授主持国家重大项目:清史纂修工程主题类项目《清史?图录》舆图卷 已经完成篇、目设计大纲修订及100幅清代舆图,进入第三阶段的编写。 7.李孝聪教授主持北京大学2007年立项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中国古代舆图的鉴定与研究” 已经完成2009年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古代舆图与田野考察结合的训练,两位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 8.李孝聪教授合作项目《中华舆图志》的编写 此项目为2007年度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中华舆图志编制及数字展示》之子项目,项目编号:2007FY220300,由国家测绘局经济管理研究所(黑龙江省测绘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合作,进入第二阶段编撰工作。 9、荣新江教授继续做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基金项目“中古时期来华胡人墓志疏证”。 10、荣新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1、臧健研究员负责的“余嘉锡读已见书斋藏书综合目录”整理项目 已被中古史中心列为古籍整理重点项目,获得中古史中心古籍整理经费的支持。目前整理工作已完成2000余种线装书的著录及近90%的校对工作。 全部线装书均做了函套,完成了2000余种图书题名的排版、打印、粘贴。 三、会议、讲座综述 1、“网络时代海外中国学文献的检索” 讲座,报告人:杨继东 随着新科技的兴起,当代学术研究的手段和交流方式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兴起,公共资源的普及,学术成果利用数字化逐步推广,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术信息成为越来越多学人的选择。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掌握和利用网络学术资源成为当今学人不可或缺的学术素养之一。 2009年4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手,邀请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博士,做了题为“网络时代海外中国学文献的检索”的主题报告。报告主要针对现今学术研究著述,尤其是西文研究文献,介绍了海外数字化文献的发展状况及其检索方式。 报告首先提示我们在检索中要注意关键词的使用方式。利用布尔逻辑算符(and, or, not, etc.)、词组输入以及一些特殊符号(如wom?n -women, woman)进行检索。检索中注意汉字的不同拉丁化方式,如威妥玛式拼音和汉语拼音在检索中的使用,法文文献中采用的中文转写法,以及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一些特殊拼写方式。 其次,报告着重介绍了十个重要西方学术期刊数据库,分别如下: WorldCat: 注意选项要锁定WorldCat,此数据库提供书目检索,出版信息。 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 BAS 涵盖英德法文,西方首选查阅亚洲研究著作的数据库。缺陷是更新慢,滞后二至三年,无全文检索及下载功能,系统设置有些小错误,无词尾省略、复数自动检索,‘s忽略,威妥玛式与汉语拼音不相兼容等。 Jstor包含的亚洲研究刊物:涵括主流西方杂志的数据库,但主要收录的是五年前出版物。 ARTstor:收录大量艺术类文献,包括很多珍贵图片资料,但检索需要授权。 Project Muse:含China Review等重要的中国学杂志。 PAO( 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有全文下载功能。 PIO(Periodicals Index Online):目录索引。 IngentaConnect:侧重美洲,但也包括《通报》的所有期卷。 ABI/INFORM Global:包含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最新全文数据。 CSA Illumina:欧洲出版人文杂志,包括东亚研究刊物。 此外,他还介绍了几个专题的数据库: 1、ProQuest Dissertations: 收入北美地区博士论文,检索时需“姓+逗号+空格+名”,逗号后空格。 2、Francis:包含法文的刊物。 3、Cambridge Histories Online剑桥史系列:用威妥玛式拼音检索。 以上介绍的各个数据库收入中国学书刊有所侧重,收入的杂志也互有重复,且包含年份不同,不能跨库检索。目前网络资源的努力方向是跨库检索,并逐步开放网上资源。他又介绍了四个开放资源的数据库: 1、eScholarship Editions:加州大学支持。 2、ACLS Humanities E-Book: 不支持词尾省略,如查中国相关文献需输入关键字:China or Chinese。一些书籍能全文在线查看。 3、Online Books Page:私人创建,收入书籍多达35000种。 4、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此数据库无纸本,全免费。包括免费学术期刊总的目录。 除了西文数据库,杨博士还用其丰富的知识,介绍了常用的日文、俄文研究中国的文献数据库。如:东洋学文献类目和国立国会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检索。国立国会图书馆数据库包括最重要的中国学研究成果,检索结果涵括书名、章节。针对检索书籍,有杂志记事索引和书志扩张索引两种方式,均为免费。但日文数据库也存在缺陷,如Unicode技术落后,日文汉字、中文汉字不能通检,一些文本制作采用图像扫描的方式,不能检索等。 杨继东博士的报告清晰扼要,无疑凝结了其长期积累的学术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报告会由荣新江教授主持。报告后,北大古文献中心、中古史中心以及北大图书馆的教师和研究生提出一些有关数据库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使用时遇到的问题,杨博士和大家做了充分的交流。(古丽巍) 2、基地重大项目“战国秦汉简牍所见制度与社会综合研究 “开题研讨会综述 2009年6月16日下午,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举行了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国秦汉简牍所见制度与社会综合研究“开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课题组成员吴荣曾(北大历史系)、汪桂海(国家图书馆)、马怡(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刘乐贤(首都师大历史系);特邀专家李家浩(北大中文系)、刘华祝(北大历史系);北大社科部副部长萧群、郭琳;中心成员阎步克、荣新江、陈苏镇、韩巍、吴世英。会议由中心副主任罗新主持。会议还吸引了北大法学院从事法制史研究的老师前来参与讨论。 “战国秦汉简牍所见制度与社会综合研究”将主要利用已经整理公布的战国秦汉简牍和相关考古报告,结合传世文献以及石刻、玺印、封泥、金文等其它考古材料,从文献学、文书学、社会史、制度史等多角度、多层面,对战国秦汉历史研究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转变等问题,突破过去因断代划分而形成的孤立和零碎的研究局面,不仅在细节研究上提出新问题,并且要求革新研究手段,以长时段的制度发展和社会变迁为背景,在局部研究取得重要推进的同时,力争整体上的突破。该课题将争取在多学科的交叉区域,在互相关涉之处,发掘新的历史问题,获得新的历史认识,尤其注重战国到汉末这个长时段之内的整体观察。 “战国秦汉简牍所见制度与社会综合研究”共有五个子课题:(1)简牍所见战国秦汉的经济与社会变迁。(2)简牍所见战国秦汉文书制度与官僚政治的运作机制。(3)简牍所见战国秦汉刑罚制度的演变。(4)简牍所见名物与制度、文化研究。(5)简牍数术文献与战国秦汉社会信仰。 会议首先由汪桂海介绍了课题的总体目标、子课题设计、研究队伍和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吴荣曾先生指出,北大向来有金石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该传统如今有些淡薄。简牍研究已成为当前的显学,以简牍材料纠正、补充传世文献的例子很多,秦汉史研究领域几乎没有人不利用出土简牍,因此没有理由不重视简牍的研究。他表示主持这个项目就是希望通过整合北大、国图、社科院及其他院校的研究力量,在简牍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成绩。 会议围绕该课题的前沿性、存在的难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一,新的简牍大量出现,给战国秦汉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史料和新活力。该课题的设计有相当一部份以新出的简牍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性。 第二,以往对简牍的研究多侧重于语言学和思想史,而该课题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简牍是很有价值和潜力的。 第三,团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保证了团队的活力和前景。 第四,各子课题非常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其设计有待深入钻研。从非常具体的社会细节出发,最终通过若干环节的突破和挖掘,有望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形态变迁和历史进程提供许多新鲜的、有价值的看法。比如,战国秦汉的社会形态如何认识?历史转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何以在井田制瓦解后,没有走向土地私有化?和六国比较起来,秦的刑罚是不是更严酷,和汉法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奴婢和平民之间的对立是否是绝对化的?宗教信仰观念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司法,以及社会生活中曾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诸如此类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第五,目前国内多个大学成立了简牍研究机构,北大应该以此为契机,承担这方面研究的重责,更要有长期的规划,要推出系列的成果。 第六,教学科研要互相促进,一方面可通过课题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将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 会议认为,该课题是一个有潜力的课题,可望在许多长期以来难以理清的具体问题上做进一步探讨,从而准确把握战国秦汉时期制度与社会变迁的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