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刘晶芳:《再探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对工作重心的认识》,《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1期。 (38)凌步机:《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福建事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39)李东朗:《简论王明的“国际背景”》,《理论学刊》2008年第10期。 (40)沈志华:《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 (41)薛衔天、刘成元:《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1期。 (42)薛衔天:《“划江而治”的风源》,《党的文献》2004年第2期。 (43)金东吉:《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党的文献》2006年第4期。 (44)齐赫文斯基的文章2004年发表在俄罗斯《近代和现代历史》杂志上,《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6期登载了这篇文章的译文。 (45)朱佳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5期。 (46)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4期。 (47)庞松:《党对国家资本主义过渡途径的探索》,《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48)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3期。 (49)齐卫平:《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结论的认识分歧及其后果》,《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0)韩钢:《“八大悬案”释疑》,《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2期。 (51)任晓伟、肖娴:《再论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5期。 (52)黎见春:《从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结构看八大路线的中断》,《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2期。 (53)巩茹敏:《从党建角度浅谈“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54)林蕴晖:《中共八大与“以苏为鉴”》,《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5期。 (55)田冰:《八大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设计》,《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年第6期。 (56)陈答才、方海兴:《中共八大的民主会风是怎样体现的》,《党的文献》2006年第5期。 (57)杨明伟:《从一组文献看中共八大的会风》,《党的文献》2006年第5期。 (58)王伟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重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59)柳建辉、陈莉莉:《和谐社会构建与借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理论学刊》2007年第11期。 (60)石仲泉:《如何看待毛泽东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修改》,《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 (61)张新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相关文本分析》,《探索》2007年第4期。 (62)张化:《关于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再认识》,《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4期。 (63)姚宏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文献》2007年第4期;何虎生:《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不同信仰之间矛盾问题的理论--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体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9期。 (64)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65)李安增、赵付科:《“大跃进”运动发生之国际因素论析》,《理论学刊》2001年第1期;聂长久:《论苏共二十大与大跃进的关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刘家钦:《毛泽东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的国际因素分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韩钢:《赶超苏联:“冷战”格局下的另一种竞赛--关于“大跃进”目标的解读》,《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赵付科、李安增:《“大跃进”运动成因的苏联因素探析》,《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 (66)崔广陵:《急功冒进型的社会心理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姚桂荣:《“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成因研究述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罗平汉:《赶超思想与“大跃进”的发动》,《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齐卫平、王军:《再论赶超思想与大跃进运动的关系》,《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6期;钱堂容:《大跃进时期的“赶超”思潮》,《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67)朱耀武:《“大跃进”时期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解读》,《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68)郑谦:《“大跃进”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杨凤城:《关于“大跃进”期间文化运动几点思考》,林蕴晖:《“大跃进”前后的政治氛围》,王也扬:《“大跃进”的历史教训》,《北京党史》2008年第4期。 (69)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扫除文盲运动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李庆刚:《对“大跃进”时期江苏省农业中学的宏观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贾艳敏:《“大跃进”时期的深翻土地运动述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罗平汉:《“大跃进”中几所高等院校的“拔白旗”运动》,《文史精华》2000年第11期;马兵:《从“医院”到“产院”--大跃进时期现代性问题的一个个案考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辛建领:《关于“体育大跃进”的回忆与思考》,《山东教育》2003年第10期;张鸣:《曾经有过的高教大跃进》,《读书》2004年第3期;王锡璋回忆、耿法整理:《1958年河南教育“大跃进”》,《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3期;徐秋梅、吴继金:《1958年的文艺“大跃进”运动》,《文史精华》2008年第4期。 (70)金春明:《再论“文化大革命”起因》,《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1)周敬青:《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关海庭:《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5期;魏宪朝:《试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郑谦:《1970年前后国内形势的几个特点》,《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5期;张明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政治信息传输和交换机制与发动“文革”动机的形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4期;李安增:《“文化大革命”成因的法制因素探析》,《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6期;虞文清:《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理论的形成》,《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王元周:《“文化大革命”前高校历史系的青老教师矛盾分析--兼论“文化大革命”的社会根源》,《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1期;林蕴晖:《陈云谈“文化大革命”未能避免的原因》,《学习时报》2006年6月12日、19日、26日;邢和明:《“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董一冰、田克勤:《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认识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2)邓礼峰:《“三支两军”述论》,《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6期;徐奎:《理性地认识和思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备战”》,《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5期;马英民:《“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主流意识探析》,《党的文献》2003年第6期;李月军:《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高正礼:《“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合法化之刍议》,《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6期;安建设:《“文革”时期毛泽东七次南巡考述》,《党的文献》2005年第1期、第2期;杨德山:《试析“三支两军”兴起的原因》,《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潘鸣啸:《上山下乡运动的再评价》,《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王爱菊:《福建省革命委员会述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周红:《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样板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沈传宝:《中央文革小组的历史沿革及立废原因探析》,《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1期;吴志军:《1966年:“文革”头一年“斗批改”思想的历史演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5期;耿化敏:《“文革”时期妇联组织危机与成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5期;谭解文:《“文化大革命”中文艺界大抄家述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张业赏:《论“文革”初期山东文化领域的批判》,《东岳论丛》2009年第10期。 (73)张静如:《对“文化大革命”要在宏观上否定,微观上细致分析》,杨凤城:《从历史的“长时段”研究“文化大革命”》,蔡乐苏:《要跳出“文化大革命”来研究“文化大革命”》,刘国新:《从方法论的角度谈“文化大革命”史研究》,《北京党史》2006年第4期。 (74)王宇英:《浅议“文革”史研究中文献法与口述法的综合运用》,《史学集刊》2006年第5期;《“文革”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5)郭若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小报”文献及其研究价值》,《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5期。 (76)张金才:《论“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77)覃采萍:《中共在徘徊中前进时期为伟大转折所做的理论准备》,《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78)程美东:《1976-1978中国社会的演化--兼论华国锋时期政治环境的变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79)张旭东:《1976-1978:中共对外引进政策的恢复与突破》,《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2期。 (80)李妍:《1976-1978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