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黄宗羲与《明史•道学传》的废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曹江红 参加讨论

黄宗羲认为有明儒学,以渐东为大宗,而徐氏兄弟则以“最多流弊”④(注:徐乾学: 《憺园集》第十四,《修史条议》。)四字,予以讥评。因之黄宗羲的《移史馆书》于 此,不为愤激之情溢于言表,而且反徐氏兄弟之道而行之,极力表彰渐东学术。他说:
    其三言浙东学派最多流弊。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始大明,盖从前习熟先儒 之成说,未尝反身理会,推见至隐,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高景逸云:薛文清、吕 泾野语录中皆无甚透悟,亦为是也。逮及先师蕺山,学术流弊,救正殆尽。向无姚江, 则学脉中绝,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凡海内之知学者,要皆东浙之所衣被也。今忘其 衣被之功,徒訾其流弊之失,无乃刻乎?⑤(注: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书类,《移史 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第451页。)
    徐氏兄弟主张“学术流弊,宜归一是”⑥(注:徐乾学:《憺园集》第十四,《修史 条议》。),试图据以推尊程朱,排斥阳明。黄宗羲同样毫不留情,反唇相讥。他阐述 己见云:
    其四言学术流弊,宜归一是,意不欲稍稍有异同也。然据《宋史》所载道学,即如邵 尧夫,程子曰:尧夫犹空中楼阁,曰尧夫豪杰之士,根本不帖帖地。是则尧夫之学,未 尝尽同于程子也。又言阳明之后,流弊甚多,程、朱门人必不至此。按朱子云游、杨、 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后来余禅犹在,故学之者多流于禅。游先生大是禅学,必是程先生 说得太高,故流弊至此,是程子高第弟子已不能无流弊。刘安上、贾易人品皆在下中, 至于邢恕、陆棠且为奸贼矣。而程、朱门人必不至此,岂其然也。如以弟子追疑其师, 则田常作乱之宰子,杀妻求将之吴起,皆足为孔、曾累矣。此据条约所及者言之,其间 如江右之王塘南、毘陵之孙淇澳,皆卓然圣学,岂可埋没。①(注:黄宗羲:《黄 梨洲文集》书类,《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第451页。)
    面对黄宗羲上述四条强有力的驳诘,徐氏兄弟拟在《明史》中立《理学传》的主张, 进退失据,溃不成军。而黄宗羲的辨难并未就此搁笔,他凭其深厚的史学素养,通过总 结历代史书编纂得失,进而指出,《宋史》立《道学传》为“元人之陋”,断不可因袭 ,黄宗羲说:
    夫十七史以来,只有儒林,以邹、鲁之盛,司马迁但言孔子世家,孔子弟子列传,孟 子列传而已,未尝加以道学之名也。儒林亦为传经而设,以处夫不及为弟子者,犹之传 孔子之弟子也。历代因之,亦是此意。周、程诸子,道德虽盛,以视孔子,则犹然在弟 子之列,入之儒林正为允当。今无故而出之为道学,在周、程未必加重,而于大一统之 义乖矣。统天地人曰儒,以鲁国而止儒一人,儒之名目,原自不轻。儒者,成德之名, 犹之曰贤、曰圣也。道学者,以道为学,未成乎名也。犹之曰志于道,志道可以为名乎 ?欲重而反轻,称名而背义,此元人之陋也。且其立此一门,止为周、程、张、朱而设 ,以门人附之。程氏门人,朱子最取吕与叔,以为高于诸公,朱氏门人,以蔡西山为第 一,皆不与焉。其错乱乖谬,无所折衷可知。圣朝秉笔诸公,不自居三代以上人物,而 师法元人之陋,可乎?②(注: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书类,《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 书》,第451页至452页。)
    于是黄宗羲得出如下结论:
    某窃谓,道学一门所当去也。一切总归儒林,则学术之异同皆可无论,以待后之学者 择而取之。若其必欲留此,则薛、胡、陈、王有明业以其理学配享庙庭,诸公所修者《 明史》也。《明史》自合从明,而有所去取其间,犹如明朝阁部,其位一定,今以阁部 不当从而颠倒其位,可乎?不可乎?③(注: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书类,《移史馆论 不宜立理学传书》,第451页至452页。)
    二、《移史馆书》的写作时间
    黄宗羲的《移史馆书》写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黄云眉先生未予讨论。而为黄宗羲纂 辑《年谱》的学者,无论是晚清的黄炳垕,还是今人徐定宝先生,或含糊其辞 ,或阙疑不论,也都未有定说。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不仅可以深化《明史》纂修的研究 ,而且对于黄宗羲学行和清初学术史的探讨也都会有意义。在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学术 文献中,汤斌致黄宗羲的两封信,是弄清《移史馆书》撰写时间的重要依据,弥足珍贵 。这两封信未收入汤斌的文集,所幸当年由黄宗羲保存下来,康熙二十七年《南雷文定 》刊行,辑入该集附录之中。
    汤斌致黄宗羲的第一封信说了如下一段话:
    承乏试事,拟撤棘后,方图一登龙门,遂夙昔之愿。乃蒙主一年兄惠然远临,恭接台 函,眷爱殷殷,若以为可与闻斯道者,斌何幸得此于先生哉。窃以学者要在力行,今之 讲学者,只是说间话耳,诋毁先儒,争长竟短,原未见先儒真面目。学者不从日用伦常 ,躬行实践,体验天命流行,何由上达天德?何由与千古圣贤默相契会?如此即推奉先儒 与诋毁先儒,皆无当也。蕺山先生曰:“天理何理,归之日用。日用何用,归之自然。 ”又曰:“心体本自圆满,忽有物以撄之,便觉有亏欠处,自欺之病,如寸隙当堤,江 河可决。”此切至之言也。先生曰:“蕺山从严颜清苦中,发为光风霁月,学问缜密而 平实,《人谱》一书,真有途辙可循,不患不至上达。”此善论蕺山者也。斌谓今日学 者,当以蕺山为宗,即所以救末学之流弊,而得大中至正之道,无事他求也。承谕《蕺 山学案》序,自顾疏陋,何能为役,然私淑之久,不敢固辞,此最有关系文字,目下匆 匆起行,不敢率尔命笔。舟中无事,敬书请政,斌得附名简末,遂数十年景仰之私,为 幸多矣。《忠端公集》,盥手拜读,如对道容,敬谢敬谢。临楮瞻依,言不尽意。④( 注:黄宗羲:《黄梨洲文集》附录十八,第521页。)
    据考,康熙二十年六月,汤斌奉命南下浙江主持当年该省乡试。就信中所述内容来看 ,此信当写于是年晚秋、初冬乡试结束,乘舟北归途中。之前,黄宗羲遣子百家由余姚 赴杭州拜谒汤斌,送去其父黄尊素《忠端公集》,并拜托汤斌为黄宗羲所辑《蕺山学案 》撰序。由于归程匆匆,汤斌未能在杭州撰文,北归途中,舟行缓慢,于是撰就《蕺山 学案》序,与此信一并寄送黄宗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