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逸周书》丛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李绍平 参加讨论

四、《逸周书》非出汲冢考
    《逸周书》本是一部先秦古籍,而相传在晋武帝太康初年,汲郡人不准盗发古冢,得 竹书数十车。《隋书·经籍志》的作者遂以为《逸周书》就是汲冢所出的古书之一,于 是称它为《汲冢书》。到北宋初年修《太平御览》,又称它为《汲冢周书》。清人吴锡 麟说:“是书(指《逸周书》)自《隋书·经籍志》误为出于汲冢,遂至混淆者千数百年 ,几并孔注而晦。”[1](P1292)对这种错误的认识,宋人早已进行了批评,如李焘就指 出:《逸周书》既为司马迁、刘向、班固所见,那么,“系之汲冢,失其本矣。”[1]( P1277)稍后的丁黻与王应麟,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浦起龙、姜士昌及《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等,都反复论证,认为是书应称《逸周书》,而不能称作《汲冢周书》。这种观点 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符合客观事实真相。
    然而自宋代以来,还有一种“两本”说,认为“汉时本有此书,其后稍隐,赖汲冢竹 简出乃得复显”。《四库全书总目摘要》批评说这是“心知其非,而巧为调停之说。” [8](P446)清人朱右曾、近人朱希祖又发展了这种观点,谓晋代时《周书》有两种版本 ;一为汉代以来所传之今隶本,此本有孔注,但到唐时已残缺,只剩八卷;另一种为汲 冢所出之古文本,此本无注,但是全体,有10卷。朱希祖先生还说:“刘知几《史通· 六家篇》云‘又有《周书》者,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不云有阙,盖 所见为十卷本。”(参见朱希祖《汲冢书考》)今人编写历史文选教材时,遂谓刘知几所 见之《周书》“必指《汲冢周书》无疑”。[9](P14)这实际上是变相地肯定了《隋书· 经籍志》的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似有澄清的必要。
    把71篇的完整《周书》说成是汲冢所出,殆系臆测,并无根据。第一,晋人杜预曾亲 眼看到了汲冢所出之书,但他没说有《周书》。其《春秋左氏传集解后序》说:“太 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乃申杼旧意,修成《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始迄, 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见之,所记大凡七 十五卷。”[10](P2187-2188)接着,他历举汲冢所出各书,而未有半字谈及《周书》。 假如汲冢真的出了一部这样完整的《周书》,杜预怎能弃而不数呢?第二,东晋王隐曾 作《晋书》,亦载汲冢出书之事。其《束皙传》云,汲冢所出诸书中,“有《周易上下 经》二卷,《纪年》十二卷,《琐语》十一卷,《周王游行》五卷……此四部差为整顿 ”。[10](P2188)王隐所说汲冢所出较为完整的书中也没有《周书》。第三,今本《晋 书》的《束皙传》虽然提到了《周书》的名称,但将它列为杂书。据该传传文记载,汲 冢所出书除了15种主要书籍之外,“又有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 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面18字可以有不同的标点法,上引文字标点 根据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如果此《周书》是完整无阙的,晋史作者怎么会把它看 作是杂书?既然它的篇幅多至71篇,又怎么可以包括在19篇杂书之内?近人刘汝霖说:“ 余考《汲冢周书》,在杂书十九篇之内,断无多至七十一篇之理。盖《汲冢周书》至隋 已亡,后人因书名相同,遂误以汉之《周书》当之也。”[11](P121)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第四,有些先生又说,《束皙传》中所说的“篇”实指“卷”,汲冢《周书》10卷, 《周食田法》盖为7卷,《论楚事》和《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各1卷,合为19卷(篇)。 这种推测似乎圆通,实则仍与事实不符。因为根据《晋书·武帝纪》与《卫恒传》的记 载,都说汲冢所出75篇简书总计只有10万言,是则每篇约合1300字。《逸周书》10卷, 也只有13000字左右。而今本《逸周书》正文约35000字,尚不包括已佚的11篇文字及存 世诸篇脱佚的文字。这充分说明汲冢所出“周书”绝对不是全本的《逸周书》。第五, 有的论者以为,刘知几在《史通·六家》篇中谈到的71章的《周书》就是汲冢所出之全 本《周书》。然而在《史通·申左》篇中,刘知几却明确指出:“汲冢所得书,寻亦亡 逸,今惟《纪年》、《琐语》、《师春》在焉。”[12](P423)可见他并没有看到什么汲 冢“周书”,更不用说全本了。相反,刘知几在《史通》的《六家》、《书志》、《因 习》、《疑古》等篇中,多次引用《逸周书》的话,都称《周书》,而不叫“汲冢周书 ”。清人浦起龙也指出:“《史通》亦多引其书(指《逸周书》),皆不冠以‘汲冢’, 《隋、唐志》之误信矣。”[12](P6)我们应该记住浦氏的话,不要重犯《隋、唐志》的 错误。第六,论者既以汲冢《周书》为71章的全本,自然包括《周书序》一篇。但是此 序乃《周书》各篇的提要、序言,言其作意(包括周以后附益者),后人将其合为一篇, 这不可能由周人完成,不可能出自战国时的古墓。综上所述,可知汲冢是否出了“周书 ”,至今仍有疑问,即使有,也是一部与《逸周书》(本名《周书》)名称相同而内容不 同的杂书,两者不应混为一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