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进入90年代后,学者们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出现新的局面。1994年,张邦炜在《论宋代的皇权与相权》一文中开始就提出了不能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此强彼弱或此弱彼强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此强彼亦强,此弱彼亦弱。作者认为宋代的皇权与前代相比有所加强,皇权变得更加至高无上,但它并非不受约束。因为以宰相为首的外朝官员权力并不小,他们能制约皇帝滥用权力,为所欲为。最后作者总结道,“宋代的皇权和相权之所以都有所加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个体力量既小,群体力量又大。”并提出,在宋代,君主专制是政体,而国体是以士大夫阶层为主的封建地主阶级专政。[16]同时,张邦炜在《两宋无内朝论》一文中,认为宋朝大体上没有内朝,这样,作为外朝首领的宰相,其权势相应的就有所加强。[17] 1995年,贾玉英发表了《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道,宋代中央行政体制经历了从二府到三权分立,从三权分立至三省,枢密院共同掌政等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是宋代宰相权力从小到大变化的一个缩影。[18] 1997年,曾小华、季盛清在《论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一文中,主张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皇权没有任何分权和制衡,也没有这种理论和要求。在北宋初年,随着宰相机构名称的变化,相权也随着被削弱了。从此以后,中国古代的皇权趋强、相权趋弱已成定势。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作者是继承了钱穆的相权削弱说的观点。[19] 1996年,朱瑞熙在所著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一书中,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也持宋代皇权与相权均加强论。作者认为,在宋朝,皇帝既是社稷天命的象征,又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包括军权、财权、立法权等各种决定权。但皇权也受到种种限制,特别是宰辅不时地对随意扩大皇权的行为加以抵制。同时,从宋初到南宋,宰相的兵权、财权等各种权力渐渐地由分割到集中。这个过程反映了相权的强化。因为相权的分割有很多不利的方面,相权的集中是历史的必然。[20] 2000年,诸葛忆兵的《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出版,这是目前学术界有关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参知政事是宰相的助手,一般情况下受控于宰相;在二府关系中,宰相处于主导地位,并逐渐吞并枢密的职权;三司始终属于宰相领导,元丰改制后成为宰相的下属机构;台谏在宋初尚能制约相权,但神宗以后逐渐为宰相所用,成为宰相的鹰犬;宰相还经常代替皇帝行使决策权,集议权、施政、决策三权于一身。由于宋代皇帝与宰相基本做到了“上下一体”,相权是皇权的最好体现,因而随着相权的强化,皇权也得到加强。同时,作者又认为,在宰相集体领导制中,宰相个人的权力在不断膨胀,到南宋就大致进入权相时期,这时相权对皇权的离心力也越来越强。[21] 以上就是对几十年来有关皇权与相权关系之研究的回顾,从中可以看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明显地分为三个派别,一派主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一派主张皇权削弱、相权加强;还有一派就综合二者,主张皇权与相权都得到加强。对此,我觉得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宋代皇权与相权孰强孰弱,不能简单地认为此强彼弱或此弱彼强,否则有极端之嫌,而两者均强或均弱又似有调和之味。其实这三种观点可以说都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宋代发生的;也可以说它们都是不全面的,因为注重的均是某个时间段。在两宋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中,皇权和相权不可能一成不变,如宋前期皇权较强,到后期却出现了权相,中期有的皇帝能力较强,皇权以随之得以强化,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因此,研究时就要注意不能以局部代整体,而应该分成不同的时期加以研究,这样才更符合历史真相。然后再从整体上进行观照。这也应该是今后研究此问题的趋势。其次,要注意制度的规定与制度的实施不一定是同步的。就如现在,制度是一回事,而实际生活中又是一回事。因而研究此问题不能只注意制度层面,而要多挖掘史料进行解析。最后,皇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不只是宋代的问题,而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如此一来就不能单就宋代谈论它,与前后时期进行比较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定位宋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这也可算是以后的一个趋势吧! (桂始馨: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参考文献: [1]钱穆。论宋代相权[J].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2卷。1942,(9)。 [2]季子涯。赵匡胤和赵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J].历史教学。1954,(12)。 [3]邓广铭。论赵匡胤[J].新建设。 1957,(5)。 [4]张家驹。赵匡胤论[J].历史研究。 1958,(6)。 [5]关履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J].两宋史论[C].中州书画社,1983. [6]郭沫若。中国史稿[M] 人民出版社,1983. [7]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M].人民出版社,1985. [8]刘子健。包容政治的特点[J].两宋史研究汇编[C].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9]王瑞来。论宋代相权[J].历史研究。1985,(2)。 [10]王瑞来。论宋代皇权[J].历史研究。1989,(1)。 [11]张其凡。宋初中书事权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报。1986,(2)。 [12]张其凡。三司·台谏·中书事权[J].暨南学报。1987,(3)。 [13]傅礼白。北宋三司使的性质与相权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1991,(1)。 [14]柯昌基。宋代中枢的秘书制度[J].中国史研究。1986,(4) [15]季盛清。宋代台谏合一考述[J].杭州大学学报。1992,(6)。 [16]张邦炜。论宋代的皇权与相权[J].四川师范大学报。1994,(2)。 [17]张邦炜。两宋无内朝论[J].河北学刊。1994,(1)。 [18]贾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J].中州学刊。1995,(4)。 [19]曾小华、季盛清。论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J].浙江学刊。1997,(4)。 [20]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M].人民出版社,1996. [21]诸葛忆兵。宋代宰辅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