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五凉史学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赵荧 参加讨论

五凉史学在十六国史学中,不仅上承汉魏西晋史学发展之余绪,下启北朝史学之兴盛,史家众多,史著颇丰,且以其独具的风貌,给后世史学以重要影响。本文拟就此略述愚见,以就正于方家。
    
    五凉史学,是在十六国时期中原干戈扰攘,战乱不息,百姓流移的情况下,于“秩序安定,经济丰饶”①的河西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地方史学。探讨五凉史学的发展状况,必须了解其史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定的社会环境及文化学术发展状况,兹就这一问题略述浅见于下:
    一、五凉立国的河西地区,僻处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又当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要道。自两汉以来,经历代政府积极开拓经营,经济得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显著进步,至西晋末年,凉州经张氏治理后,“既是中州士人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②,一时间“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③。由于大批士子涌入河西,出现了“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的局面④。至张骏时,前凉“境内渐平”、“刑清国富”、“士马强盛”⑤。张重华继位后,虽受后赵侵逼,曾一度攻陷金城,凉州震动。但在击退后赵侵犯的同时,在境内“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⑥,使前凉政权步入鼎盛时期。
    后凉立国后,境内叛离相继,局势动荡,在发展河西经济方面无所建树,但其承前凉经济发展之余惠,物质基础较为雄厚。苻坚败后,其将王穆曾说:“吕光粮丰城固,甲兵精锐”⑦;而当境内郭黁叛乱时,吕光致杨轨书中又称:“今中仓积粟数百千万”⑧。虽不无夸大,亦见其粮丰势强。南凉政权亦能在屡兴军旅之际,“务农桑,修邻好”⑨,或“置晋人于诸郡,劝课农桑”⑩。由于重视农业,使粮贮充裕,以致在与北凉交兵中,能“运谷四万石以给西郡”(11)。西凉政权在迁都酒泉后,“敦劝稼穑”,“五谷丰登,百姓乐业”(12)。北凉政权亦极重视减轻百姓徭役,鼓励农业生产。迁都姑臧时,即下令说:“戎车屡动,干戈未戢,农失三时之业,百姓户不粒食。可蠲省百徭,专功南亩,明设科条,务尽地利”(13)。由于措施得当,使农业生产在连年兵燹中有所发展。当北魏太武帝进军河西,目睹姑臧的繁荣景象,粮贮充裕,足够十万大军多年食用时,遂有“天下丧乱,凉州独全”之慨。
    总之,五凉时期的河西经济,虽时遭破坏,但各个政权能因地域之宜,乘攻伐之隙,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日见繁荣、呈现出“桑葚甜甘,鸱鸮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妒心”的富裕和睦景象(14)。所有这些,为五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五凉政权除后凉外,大都重视教育事业,设立学校,延请博学硕儒讲学,培养人才。前凉张轨时,即“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15);至张骏时,更“立辟雍、明堂以行礼”(16),选派官吏主管教育事业;张重华时,又征隐士祁嘉为儒林祭酒,于姑臧授业,“在朝卿士、郡县守令彭和正等受业独拜床下者二千余人”(17)。由于前凉政权积极兴办学校,促进了州郡办学的热潮,使境内重教兴学之风大兴,姑臧、敦煌遂成为前凉教育兴盛之地。五凉学者多籍隶敦煌,此其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前凉政权重视教育事业,促成了境内教育事业兴盛的情况。如张祚在位时,敦煌郭瑀东游张掖,师事“明究群经,特善史书”的郭荷,此后隐居临松薤谷,“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余人”(18)。
    南凉秃发氏,最初致力于征战拓土,奖用武士,不大重视教育事业。后采纳史暠“宜建学校,开庠序,选耆德硕儒以训胄子”的建议,积极办学,“以田玄冲、赵诞为博士祭酒,以教胄子”(19)。至傉檀时,又延纳后凉、后秦文士为己所用,使境内尊师重教之风依然兴盛。当后秦姚兴欲吞灭南凉,遣其尚书韦宗窥其虚实时,韦宗仅以“凉州虽残弊之后,风化未穨,凭山河之固,未可图也”回报(20),足见南凉兴学之举,影响已传诸境外。
    西凉自立国之初,极重视教育事业,并于敦煌“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就学(21)。迁都酒泉后,依然重视教育事业,征隐居酒泉讲学、“弟子受业五百余人”的学者刘昞为儒林祭酒(22)。李暠亦于从政之暇,训戒诸子,潜心向学(23)。
    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后,优礼学者刘昞,“筑陆沉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焉”(24)。又以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协助刘昞传业。
    五凉政权由于重视教育,兴建学校,培育人才,促进了境内文化学术的发展,使僻处西陲的河西人才济济,学者云集,更为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五凉政权的统治者,不论衣冠华族,或氐胡杰豪,都能实行“右文”政策,招致中原硕学讲业凉土,传播学术文化;又延用士人,随才授职,厚加礼遇,作为自己的股肱谋主,为其政权服务。张轨为凉州刺史后,即“以宋配、阴充、汜瑗、阴澹为股肱谋主”(25)。张重华时,破格提拔“兼资文武,明识兵略”的谢艾为中坚将军,击退后赵进攻,保卫了凉州的安宁(26)。南凉秃发乌孤徙治乐都之初,招纳四方文士量才授职。“以杨轨为宾客。金石生、石连珍,四夷之豪隽;阴训、郭倖,西州之德望;杨统、杨贞、卫殷、麴承明、郭黄、郭奋、史暠、鹿嵩,文武之秀杰;梁昶、韩疋、张昶、郭韶,中州之才令;金树、薛翘、赵振、王忠、苏霸,秦雍之世门,皆内居显位,外宰郡县,官方授才,咸得其所”(27)。西凉李暠定业敦煌之初,即广延博学之士,予以重用,“博通经史,诸子群言,莫不综览”的宋繇,李暠倍加亲任,“历位通显”。沮渠蒙逊灭西凉后,即拜宋繇为“尚书吏部郎,委以铨衡之任”,说:“孤不喜克李歆,欣得宋繇耳。”又于临终托孤,极致恩信(28)。“以敦煌张穆博涉经史,才藻清赡,擢拜中书侍郎,委以机密之任”(29)。博涉经史的西凉李暠与北凉沮渠蒙逊,都留意经籍,或亲自校理,或尽委硕学刊定。李暠“好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治”(30)。阚骃于北凉,曾与“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31)。由于五凉政权右文兴学,使中州避居河西的学者,父子相承,传其世业,凉州宿读、硕儒,聚徒讲学,传授儒业。敦煌宋纤,“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经纬,弟子受业者三千余人”(32)。刘昞承郭瑀师传,成为河右硕儒,他的弟子索敞、阴兴等又承其师传,讲学凉士,遂使汉魏西晋之学术,在河西延续发展。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五凉政权又都重视史学,其学者亦多博涉经史,善属文,故能在从政之暇,致力于研史著述,使其史学在宽舒活跃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除上述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自东汉以来,经学逐渐衰微,史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形成一门独立学科。魏晋以降,不仅设官修史,亦放宽了对私家著史的禁令,使史学地位日益提高,私家著史之风大兴。五凉政权建立后,在河西传业的宿读硕儒刘昞、阚骃等,致力于史学,撰录著述,开创了五凉史学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