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夏鼐先生的学术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夏考古》 姜波 参加讨论

1941~1949年,夏鼐先后供职于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参加了四川彭山豆芽房、寨子山汉代崖墓的发掘,后来又随西北科学考察团参加了甘肃 敦煌、武威、兰州以及青海等地古代遗址和墓葬的调查发掘。1948年,夏鼐晋升为历史 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年青的夏鼐侧身于傅斯年、李济、梁思永、高去寻等知名学者中, 他的学识与才华日益显露出来。1947年,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出国考察,受命代 行所务的竟是年仅37岁的夏鼐。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台湾,夏鼐没有随所去台湾,而是退居故 乡温州。
    从上述夏鼐的求学生涯中,可以看出他作过几次重要的选择:
    第一次选择是在1931年,夏鼐从燕京大学历史系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众所周知,解 放前的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以文史研究著称的高等学府。夏鼐从燕京大学转入清华 大学,似乎对他个人的发展更为有利。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 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注:转引自方克立编著。名师荟萃--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简介(一),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梅 贻琦曾以教务长的身份接替吴宓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工作,而梁启超、王国维、 章太炎、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史学大师都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供职或授课,他 们共同营造了清华良好的史学气氛和治学传统。清华园内与夏鼐交游的吴晗、罗尔纲、 梁方仲等都是史学界崭露头角的才子,他们曾共同组织了“清华大学史学研究会”(注 :王世民。夏鼐先生学术活动年表。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 .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40~47.)。夏鼐注重史实、严于考据的中国学风应该就是 在清华大学就读时熏陶出来的。
    第二次选择是在1934年,夏鼐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的考古学部门,夏鼐在学术上的发 展由近代史转向考古学。夏鼐在清华就读时的学习兴趣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曾发表过 《鸦片战争中的天津谈判》等论文,他的学士毕业论文是《太平天国前后长江流域各省 之田赋问题》(注:据徐贤修先生的回忆,评委们对夏鼐学士毕业论文的评价是很高的 ,校外评委、北京大学的傅孟真(傅斯年)教授的评价是“取材丰富,组织严谨”。见徐 贤修。悼念旷世的考古历史学家夏鼐。台湾:传记文学,1986,49(4)。)。夏鼐从中国近 现代史转向考古学,主要是受了殷墟考古发掘的影响。1928年以来,李济博士、梁思永 博士等主持的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取得了巨大成果,他们找到了殷商晚期的都城遗址,发 掘出商王的宫庙遗址,清理了商王的陵墓,而此前王国维等学者通过对殷墟出土甲骨文 的研究,排出了商王的世系。这一切,使传说中的商代变成了信史,考古学在中国学术 界的地位和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件事也深深地吸引了夏鼐,并最终使夏鼐的志 向从中国近现代史转向了考古学(注:夏鼐夫人李季君在《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一文中 曾这么说过:“从1928年起,著名的李济博士领导的在河南安阳的挖掘工作取得了成果 ,肯定了商朝的存在。这使国内外学者们相信了中国的考古学存在着很大的潜力。这件 事也深深地吸引了夏鼐。”见中国妇女,(英文版)1982,(7)。)。夏鼐甚至听从李济、 梁思永的劝告,没有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而是去了英国伦敦大学(注:EDWARD FIELD ,WANG TAO。Xia Nai:the London connection一文称:“李济和梁思永都曾受业于哈 佛大学的狄克逊(Roland·B·Dixon)教授,由于狄克逊已于1934年病故,李、梁转而把 英国的伦敦大学选定为中国考古学者的培养地。年青有为的留学生吴金鼎的学成归国坚 定了李济、梁思永送夏鼐赴伦敦大学深造的决心”(载Orentions,1997,28(6)。译文见 :夏鼐先生的英伦之缘。文物天地,1998,(6):6~10.)。
    第三次选择是在1936年,夏鼐从伦敦大学科特奥德艺术研究所转入埃及学系。作为一 个中国留学生,却转攻埃及学,在当时人看来,多少有些令人费解。实际上,夏鼐转向 埃及考古学有三个原因。首先,埃及是近代考古学发端地。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法国人 商博良(J·F·Champollion)对已经死亡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成为学术史上有 名的大事件。立志学习考古学的夏鼐,当然会受到埃及学的感染。其次,夏鼐本人留学 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近代考古学田野考古发掘的方法与理论,而“伦敦大学考古部分最好 的要算‘埃及学’”,这也使得“夏鼐大约决计学埃及学”了(注:这是曾昭燏致 傅斯年信中的话,信的影印件见王汎森,杜正胜主编。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台 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行,1995.信的末尾所署日期为“六月十九日”,汪 涛先生认为当为1936年的6月19日,见汪涛。对“夏鼐先生的英伦之缘”一文的几点补充 .文物天地,2000,(4):40~4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