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清流派”陈宝琛与中法战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 范启龙 参加讨论

陈宝琛以军务为重,又于9月30日轻装减从,乘坐“祥云”小轮船出省,再次察看兵轮停泊形势。10月1日到江阴,次日出吴淞,3日还轮,4日至镇江停两日,“得遍阅焦山、象山、都天庙诸炮台,演试炮靶,并测量焦山北港水道”,7日还抵江宁。这次巡察,他发现“南洋诸炮台,向来不知有炮表、炮尺测量勾股之法,于配药之多寡,取准之远近,均不能尽炮之用。……盖管驾不深明勾股测量之法,则不能察天象、辨山头、识沙线、记港道。往来长江犹可藏拙,若放洋稍远,则茫无把握”。这样的海军,如何能保卫海防和对外作战?!“臣昨所阅新放水雷二具,电线尚灵,但皆守放近岸浅沙;药力故猛,若置之中泓,沈之多日,其灵否?尚未及验耳。”而那些“新调之兵,操演仅及月余,有试靶一二次者,有初次试靶者,其不能命中固无责焉”。根据以上所见的情况,为了应急,只得“目下但嘱其临战安船,宜散不宜聚,宜整不宜乱,免致烟雾迷茫之际,手足忙遽之时,自相轰击,蹈马江故辙”耳。
    更可笑和可恨的是,宝琛“于回轮江阴之日,冒雨登南琛、开济二船,该管驾均已上岸。际此海氛孔迫,岂容片刻离船!乃知臣方出省,即恭谨来迎,闻臣不停船,即逍遥自适。其防敌乎直防臣耳。且闻管驾中有聚赌累日,胜负辄数百金!臣以牵累多人,不欲穷治其事,但告知曾国荃,请其申饬,以警将来”(34)。又海防募勇,往往“多多益善,而其中积弊实难破除”。他闻“外间人言则谓某营勇数仅二三百人,某营只发小饷一日百文,某营有帮办而无营官,某营有营官而扣薪水。臣虽不敢尽谓可信,亦不敢尽谓无因”(35)。
    陈宝琛在对付外来顽敌问题上,认为必须竭尽全力,相信和依靠群众,因此,曾向朝廷上疏,建议破格用人。他说:“至于用人,必先破格。……战端既启,或造军器,或筦军储,或战或防,需才甚众。朝廷诚破格以求,无论已仕未仕,有能荷戈前驱,献策却敌者,咸予录用。效则加以不次之赏,不效则加以倍等之罚;恢复越南一省者,即以一省封之;夺获法军船械者,即以所获予之。以天下之大,沿海各省复与夷狎,而畏无智略勇敢之士出而集事,臣不信也。”(36)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是继承了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御侮思想的。
    综上所述,陈宝琛虽然没有直接调赴中法战争前线与敌战斗,但他在会办南洋事宜任上,已经是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地尽了他应尽的责任。总之,他不是专会夸夸其谈说空话的人,而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爱国者。
    然而,因他和张佩纶曾经“力举唐炯、徐延旭堪任军事,请饬分统滇、粤各军出境防剿,卒至偾事,贻误非轻”。光绪十年十二月癸未(1885年1月27日),奉上谕“陈宝琛,著交部严加议处;张佩纶,著即行革职”(37)。6天后,即“戊子(2月2日),吏部遵议处分一折,……前内阁学士陈宝琛,著照部议降五级调用。”(38)陈宝琛只好回福州休闲家居,“终德宗(光绪)之世不复出”。“宣统改元,始起复原官”(39),重新入京,从事他后半生的活动。
    注释:
    ①陈宝琛:《陈文忠公奏议》(以下简称《奏议》)卷前。闽县螺江陈氏藏版;又见《沧趣楼文存·附录》。
    ②徐一士:《一士谭荟·陈宝琛》,见《近代稗海》第二辑,第415页。
    ③《论球案不宜遽结,倭约不宜轻改折》,见《奏议》卷上,第6-10页。
    ④《论东三省台湾宜慎简贤能折》,见《奏议》卷上。
    ⑤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奏议》,《熟权俄约利害折》。
    ⑥《张文襄公全集·书札》,《又〈张幼樵〉》。
    ⑦《山西巡抚张之洞奏陈越南日蹙滇防渐急宜筹兵遣使先为预防折》,见丛刊本《中法战争》(五),第113页。
    ⑧《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佩纶奏边情已亟宜早定宸谋折,见《中法战争》(五),第161页。
    ⑨⑩徐一士:《一士谈荟·庚辰午门案》,见《近代稗海》第二辑,第420、421页。
    (11)《密陈陈湜贪侈骄纵情形折》,见《奏议》卷下,第55-58页。
    (12)《请调易曾国荃督防山海关片》,见《奏议》卷上,第11页。
    (13)《陈越南兵事折》,见《奏议》卷上,第64页。
    (14)(16)《请急越南折》,见《奏议》卷下,第1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