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论丛》 葛志毅 参加讨论

由于儒者的各种切身利益与独占学官博士之位密切相关,因而在古文博士的设立问题上,今文博士坚拒不让。加之刘歆为争立古文经时,曾谓博士所掌今文经书残缺不全,此尤为博士所不能容忍,于是导致今古两派的剧烈争议。在朝廷方面,只想利用经学在政治上及学术上有利于自己的影响,却不想自身卷入今古两派儒者之争。朝廷虽表面未立古文博士,实际却依违其间,变相予古文经学以奖掖支持,意在对古文派施以笼络抚慰之策。如东汉朝廷曾数次下诏举荐通古文经学者,《后汉书·儒林传》载章帝时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皆擢高弟为讲郎”;《安帝纪》延光二年,“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谷梁春秋》各一人”;《灵帝纪》光和三年,“诏公卿举能通《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议郎。”⑧按此实相当于以朝廷之力支持奖掖古文经学的讲习传授。而使通古文经者“为讲郎”、“除议郎”之举,已与立学官博士相差无几。其次,东汉中叶以后所选博士多兼习古文者,甚而有以古文名家者。此实乃朝廷优容古文经的一种手段。据《后汉书·儒林传》,周防、杨伦皆习《古文尚书》,后俱拜博士;李育“颇涉猎古学,尝读《左氏传》……后拜博士。”《后汉纪·灵帝纪》中平五年诏曰:“处士荀爽、陈纪、郑玄、韩融、李楷,耽道乐古,志行高洁,清贫隐约,为众所归。其以爽等各补博士。”⑨按此次征为博士共十四人,多兼习古文者,甚或乃以古文名家。其中荀爽传古文《费氏易》,为之作传,又通《左氏》⑩。郑玄虽学综今古,但乃以古文名家。陈纪通《齐诗》、《左氏》(11)。韩融,据《后代书》本传:“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东汉古文家如桓谭、班固、王充、卢植等俱不为章句学,通训诂大义而已,故韩融颇有古文家风。李楷,无考。或以为乃襄楷,《后汉书·襄楷传》:“好学博古……中平中与荀爽、郑玄俱以博士征。”或以为张楷,《后汉书·张楷传》:“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综之,中平五年征为博士之十四人,多兼习古文者,若郑玄则以古文名家。此外如卢植,与郑玄俱事马融,为古文家,于灵帝时上书议立《毛诗》、《左氏》、《周礼》诸古文经于学官,亦被征为博士。《元和姓慕》五引《陈留耆旧传》曰:“王孙骨治《三礼》为博士。”(12)按王孙骨治《三礼》,与郑玄、卢植通《三礼》学出一辙,亦当以古文名家。由于东汉所征博士有以古文名家者,故《古今姓氏书辩证》误以古文家许慎为后汉博士,实亦情有可原。总之,综观东汉中叶以后的博士人选,不难看出朝廷对古文经学的优容态度。
    从经学本身的发展看,自刘歆争立古文经之后,古文经学日益发展并起而与今文经学争教席,在东汉时代表现为屡因争立古文经而在今古两派间发生剧烈争议。今文经学面对古文经学的挑战,为确保自己独占的官学地位,被迫去研究古文经学。今文博士研究古文经学,目的是从中发现攻驳和否定古文经学的学术根据。东汉一代今古文之间的辩难争议,大约有三次,而且从中可见今文博士对古文经学的研究日渐深入。第一次在光武帝时。尚书令韩歆上琉请立《费氏易》与《左氏春秋》博士,光武帝诏下其议。反对者以博士范升为主,与韩歆等相互辩难,并奏上《左氏》之失凡十四事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第二次对古文经学的驳难以博士李育为代表。李育“以为前世陈元、范升之徒,更相排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议》四十一事……诏与诸儒论五经于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13)第三次以何休为代表。何休“与其师博士羊弼,追述李育意以难二传,作《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梁废疾》。”(14)从这三次争议的情况看,双方辩难水平不断提高,这显然反映出今文博士对古文经学的研究在日益深入。此外,仅由此对东汉今古之争的简短介绍中,已可见到《左传》是两派争辩的焦点。因为刘歆争立古文经时,今文家已指出《左传》“不传《春秋》”。为此,古文家对《左传》有所改造。其中较重要的是刘歆与贾逵二人。刘歆为使《左传》与《春秋》相符,在《左传》的解经体例上颇下功夫。《汉书·刘歆传》曰:“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贾逵为迎合朝廷崇尚谶纬之习,力言《左传》与图谶合,并牵引谶纬为之作传诂。由今古两家围绕《左传》所作的辩难,无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它既可以促使古文经学更趋完善,而且又可以扩大古文经学在各方面的影响。例如,由于围绕《左传》的辩难之多,一方面使《左传》成为东汉魏晋时代的显学,另一方面也产生关于《左传》立学的讹闻。如《左传》于东汉仅在光武时一度立学,旋即罢废,再不曾立学。但《经典释文》及《左传正义》并谓东汉和帝时曾为《左传》立学。此实不可信据(15)。但此事却从负面上反映了《左传》的影响在扩大。上举东汉时今文家对古文的攻驳,其中博士范升及李育皆在朝廷大议上驳难古文经学,今文家何休则是“世儒无及者”的大儒,所以,他们对古文经学的攻驳影响相当大。但古文经学的发展并未因此受到阻抑,反而在东汉一代日益隆盛。这样,今文博士为攻驳古文经学而作的研究,其结果适导致古文经学对今文经学的渗透。如何休为攻驳《左传》、《谷梁传》,特作《左氏膏盲》与《谷梁废疾》,而当他撰作《公羊传解诂》这一今文经学的权威之作时,竟对《左传》及《谷梁传》之义有所采取(16)。所以,后来今古文合流通过郑玄兼采今古遍注群经的形式实现,作为其原因之一,应与今文博士为攻驳古文而研究古文的作法有关。
    东汉所立十四博士,一仍西汉成例,皆为今文博士,故古文经学不得列为太学讲授的正式科目。但由于东汉朝廷选博士时对古文经学表现出的优容,以及今文博士为应付古文经学的挑战而被迫研究古文经学的作法,使古文经学得以借博士为媒介,在太学中流传。汉代经学最终导致今古文合流的结局,此乃又一重要原因。据《后汉书·儒林传》所载,孙期“少为诸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张驯“少游太学,能诵《春秋左氏传》,”尹敏“少为诸生,初习《欧阳尚书》,后受古文,兼善《毛诗》、《谷梁》、《左氏春秋》,”杨伦“少为诸生,师事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服虔“少以清苦建志,入太学受业……作《春秋左氏传解》,”以上诸例,皆乃曾受业太学而又兼习古文者。最值得注意者乃贾逵。其父贾徽,乃纯习古文经学者。贾逵悉传父业,古文造诣极深,但据说他“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17),是贾逵自幼长于太学,却不影响其成为古文大家。所以,古文经学虽未正式立于学官,但由于博士多兼习古文,加之弟子成员身分复杂,就不能排除太学中传习古文经的可能。很可能是太学中师与弟子间或弟子相互间,以私相授受讲学的方式传习古文经。上举诸例,可从事实上予此以佐证。其后果之一,使古文经学几乎获得在太学中与今文经学并立同授的地位。如荀悦主张今古文兼存并立,其在《申鉴》中有“备博士,广太学”之说,此实反映了久已同今文一样被讲习传授于太学的古文经,要求正式立于学官博士的愿望。
    总之,导致汉代今古文经学合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上面的论述应说明,其重要原因之一,实与博士一职密切相关。因为博士作为朝廷所立学官,成为经学发展中各方面利益和矛盾的交点。首先,如前所论,尽管两汉经学发展中存在着今古文对立的问题,但从西汉、新莽直至东汉,却始终存在着博士兼习今古文的现象,这应该是导致今古文经学合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如果说西汉今文经学的兴盛,以武帝所立五经博士为契机,那么,古文经学的发展则以王莽时得立博士为关键。东汉时古文经学虽基本未得再立于学官,但其发展却始终得到朝廷方面相当的支持,而且这种支持也通过博士一职有所体现。所以,东汉时古文经学表面上作为民间学派,但却经常在朝廷上与今文经学争议辩难,并借此巩固和扩大了其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影响。今古文两派间的对立关系,最终导致二者间的渗透,尤其是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渗透。由于二者间的对立和渗透过程,主要是围绕着博士一职进行的,所以今古文经学的最终合流,无疑是与博士的职任性质密切相关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