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雷海宗主要学术贡献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 侯云灏 参加讨论

雷海宗(1902-1962年)字伯伦,河北永清县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对于雷海宗的学术贡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民国传记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l China”)①把雷海宗的主要学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殷周年代的考证问题;二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两周论;三是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质疑问题。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但不太全面。
    下面就我能力所及,分六个方面来谈一下雷海宗的主要学术贡献。
    1、在哲学思想方面,雷海宗特别重视人类的主体能动作用。他引用“大我”,“小我”等概念表述他的哲学思想,认为如果“把个人看为宇宙的缩影,个人就是小我,把宇宙看为个人的扩形,宇宙就是大我。”②从而把个人与宇宙有机地联系起来。
    宇宙之大,大而无外,超乎人心所能想象的范围。人类与宇宙各星球相比,出现之晚之渺小至极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宇宙尽管大,但人类所希望的,所追求的,较宇宙尤大。”③就是说宇宙再大也没有人的希望大,人类充满无穷的欲望。怎么理解呢?雷海宗主张,宇宙虽早虽大,但那是机械因果的毫无意义的存在。只有人类出现以后,世界才有了复杂的意志,无穷的希望,无限的追求,整个世界才变得有意义。他说:“时空无限的宇宙能有意义,那个意义是人类给它的,否则宇宙只是狂风暴雨的黑暗严冬而已,无再高的意义可言。”④正是就这种“意义”的意义上来说,宇宙再大,也没有人的内心大。“上下四方古往今来的一切,都在人的方寸之中,这一切赋有意义,也就是因为经过了方寸的融化。”⑤“宇宙即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也是就这个意义上讲的。由此而推及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亦如此。他认为对“历史与时事的彻底认识,可以说是一个人自己人格的一种内在的发展。”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格,才能洞明世事,因为“往古来今的一切,只是每个人的心里乾坤,每个人的心中各有乾坤,乾坤之大小就要看心胸之广狭了。”⑦单纯知道某一史实何时何地发生,并不能算真知,只有当你把这一史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联系起来之后,使这段史实在你的心中发生“意义”,这才算真知道该项史实。因为这种“知道”再不是表面的,抽象的,而成了活的具体的景象。这充分表明雷海宗非常注重人的主观体验,重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展望到,今日的人类绝不代表最高可能的知力与觉力,或者人类进步不已,或者高于人类的新的灵物出现,他们的思维能力会特别发达,对于宇宙必有大于我们的了解。“终有一天有物能彻底明了宇宙,与宇宙化一,小我真正成了大我,大我就是小我。”⑧这是彻底的夭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逐渐融合化一的必然结果,这对思想的彻底解放,有着重要意义。
    2、关于殷周年代问题,这是古史上争论不决的问题。一般地说,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始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此前年代都被认为是难凭之传说。比如对周室元年的年代问题,有价值的说法有两个:公元前1122年,据《三统历》;公元前1027年,据《竹书纪年》。雷海宗认为这两说代表两种可能的年代考定法。第一说为刘歆《三统历》根据片段史料所推定。第二说为历史之记载。然而,按第一说,古今推算者不只一人,推算结果相差甚远,少者有四、五十年,多者近百年,可见两说必有一误,或者两者全误。
    根据片段史料而以历法推定历史上年代,必须有以下两个条件为前提:“(一)由吾人所确知之最早年代(如共和元年)至吾人所欲推定事实之年代(如周室元年),其间片段史料必须完全可靠,而非为疑似之传说;(二)于先后两年代间所用历法情形吾人必须详知;若有历法之改革,吾人亦须明晰。”⑨而关于共和前之年代只有《尚书》中有少数意义不清之记录。其记录是否可凭,尚有问题。其次,古代历法变更问题更是一大难题,今日根本无法解决,所以这种推定方法往往不可靠。推行既然不可靠就只有信古代传说,然古代传说之有确定年代者惟有《竹书纪年》,而《竹书》又为战国末年作品,上距周初已有七八百年之久,我们怎么能够相信呢?对此雷海宗进行了考证,对这一问题乃至整个古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一种人们少用的方法:“按温带人类生理,普通四世当合百年。中国古今朝代,皆不逃此原则。盖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即可婚娶,至迟不过三十,所谓‘男子三十而娶’者也。故以平均而论,娶妻生子年当在二十五左右;而帝王继位自周以下大半采长子继承制,故平均每世二十五年不爽也。”⑩运用这种方法,绝对年代虽不可确知,但大概年代必可求出,其差别也决不至再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他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尚须有声明者数则:’(一)创业帝王往往即位已至垂死之年,故不能计为一世。(二)一代将亡时,往往一二幼主继位,不过十年即被废弑,此亦不能计为一世。(三)普通若有一二世兄弟相继者,兄弟二人或数人宜以一世计算,不能每君定为一世也。(四)若祖孙相继,则宜计为三世,非二世也。(五)吾人对不满四世之朝代概不计算。”(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