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龚自珍与常州学派(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汉论坛》 陈鹏鸣 参加讨论

龚自珍没有像康有为那样明确地论述什么是太平世,但他在《农宗》里提出“定后王之法”[36]的设想,这大概就是他理解的未来社会模型。在他设计的这个社会里,土地按照宗法关系分封给各大宗:“百亩之宗,以十一为宅,以十一出租税奉上。宅不十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税不十一,则不足以为天子养官属及选举之士。以十一食族之佃,佃不食十一,则无以戚期功。……大宗有十口,实食三十亩,……以三十亩之粜治家具,……百家之城,有货百两,十家之市,有泉十绳,裁取流通而已;则衣食之权重,则泉货之权不重。”[37]我们从自珍的这份规划里,可以看出他所设想的太平社会,实际上只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社会,其中虽然也有商品交换,但主要目的在于购买家具等必要生产工具,他主张减少货币的流通量,甚至以货易货地进行实物交易,以达到重物轻钱的目的。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地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龚自珍在这个时候提出“农宗”主张,要求维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是对这一危机的挽救。他提出的重物轻钱主张,虽然有解决因鸦片贸易而出现“钱荒”的意义,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包含着违反历史发展,阻碍商品流通的严重错误。这也表明了作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龚自珍,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夜,他还不可能设计出比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先进的生产模式出来。
    龚自珍之所以讲“公羊三世”说,目的在于从公羊学中找出理论根据,为他的变法改革理论服务。他说:“自珍少读历代史书及国朝掌故,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38]历史上所有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改变之中,本着这种认识,他呼唤着改革的“风雷”,要求改变那些不适应现实的法令,挽救行将垂危的清政府。这种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正是“公羊三世”说变易思想的核心。尽管这一理论在当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着历史循环论的糟粕。龚自珍说:“万物之数括于三,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一匏三变,一枣三变,一枣核亦三变。……万物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39]“礼乐三而迁,文质再而复。”[40]“三王之道若循环。”[41]“文体五百岁一变,书体五百岁一变,金石义例五百岁一变。”[42]“天道好还,强弱迭代。”[43]在他看来,历史、学术思想乃至文体等万物都在不断地循环变化之中,否定事物螺旋发展前进的规律。当然,这种缺点并非龚自珍一人所有,常州学派诸人大都存在这一思想,这与他们信奉“公羊三世”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理论本身便包含着进化论与循环论。
    龚自珍是中国封建社会即将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夜所出现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了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思想,在“宾宾”基础上重提这个命题,其用意在于通经致用,施之政事,而不是如有些学者所言,“六经皆史”为经古文学家的论调;本文还论证了龚自珍为常州公羊今文经学派的健将,分析他在经学研究上的特点为不持门户之见,坚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研究经学,对于谶纬迷信思想,他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龚自珍的社会历史观继承了公羊学的传统,以公羊三世说作为分析历史事物的法宝,他所设计出的太平世理想,实质上仍然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的这个理想,既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危机的认识与挽救,也表现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空想。由于公羊三世说本身就是进化论与循环论的混合物,故而龚自珍的思想中也就既有进化观点,又有循环论因素。
    注释:
    [1][2][3][4][12][20][22][25][26][27]][28][29][36][37][38][40][41][42][43]《龚自珍全集》第21、22、28、38、5、494、346、234、75、59、234、64、28、50、50、319、193、280、342页。
    [5]皮锡瑞《经学历史》,第39页。
    [6]转自孙文光等编《龚自珍研究资料集》,第317页。
    [7][8][9]《章学诚遗书》卷一、卷十二、卷二。
    [10]龚氏曾著《春秋决事比答问》五篇,即为明证。
    [11]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392页。
    [13][14][15]《乙丙之际著议》第九、第十七、第十七。
    [16]参见汤志钧《龚自珍与经今文》,《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4期。
    [17][18][30]《己亥杂诗》第441、514、515页。
    [19]钱钟书《谈艺录》,第134页。
    [21]转自张舜徽《清儒学记·常州学记》第九,第499页。
    [23][31][32][33][34]《五经大义终始答问》六、八、一、四、五。
    [24][39]《壬癸之际胎观》第一、第五。
    [35]康有为《中庸注》,第36页,演孔丛书刻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