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阎步克的新书《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阎步克博士的新书《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 我读书喜欢先看“后记”、“补遗”,因为这些常是作者书成之后的感想与总结。如果作者是精益求精的学人,“后记”、“补遗”中就会透露出他对已成的书中的观点的反思与批评。看到这些反思与批评,就很容易明白作者的思路。而读古书,我也喜欢先看“序”。古人的体例,“序”是放在后边的,常是后来学人对原文的理解,起着导读的作用。 拿到阎克步这本书,我照例是去看“后记”。这篇后记非常有意思,我把其中的几段抄出来给大家看: 素来体质羸弱,写东西便成了个累人事儿,一天下来精深紧张之余,有时竟有一息尚存之感。忽而陷入了一个沉思,思绪便不觉飘离躯体,身心被阵阵狂风暴雨笼罩;当然同时也有愉悦,时或出现丽日蓝天。一位老朋友偶尔说到,把一个困惑好久的问题想通了,那豁然开朗之感是最快乐的,是否把想法发表出来,反在其次了。我喜欢他这番话。“生命在于运动”,自己去习惯安静而不是跑来跑去,然而不止萱草可以忘忧,独处也可以忘忧。与学界罕有来往,限制了我的视野和学养,这是我的很大毛病。病根就在于没怎么把干事而看成“研究”或“事业”,更多是一种个人乐趣,便安居“界外”了。 独处的宁静、“年年岁岁一床书”的生涯令我益发懒于见人,生怕思路中断了找不回来,像弄丢了刚领的工资私的,不得不出门时往往心生烦躁。不过也有例外,那便是来到课堂、面对一片亮晶晶的眼睛的时候。偶尔一学期的授课尚能令同学满意,他们便回答以掌声。那情景总令我难以自持,微妙无助之感一时淡去,确是教师生涯最美好的记忆…… 这段文字不算考究,但其中透露出的品质与甘苦,不烦我来评价。要介绍一下的倒是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大致份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追寻“儒家”与“史官”的渊源。作者认为,儒家是《周礼·春官·宗伯》下属诸官的孑遗,特别是“乐师”(在先秦常常就称为“师”)与儒家的关系更为密切。他引证很广泛,但稍微缺乏条例,略显杂芜。尽管如此,依然是论据充实,非常好看。 但是,以我个人的感觉,讨论儒家的渊源并不是这本书的精华,它的精华在于第二个部分:对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的探讨。作者在这里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从官员的俸禄入手,揭示先秦与秦、汉官僚制度的变迁。论证极端精彩,而且令人叹服。他对南北朝官僚制度的分析也极有启发意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他提出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从“爵禄”向“秩禄”的转变,体现了贵族向官员的转变过程。而且,他还提出了用“品位”与“职位”分析官僚制度的方法。这些都极端精辟,极具有启发性。 一般地讲,我对当代人的著作缺乏应有的尊重,但是,阎克步的这本《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我可以毫无保留地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政治史感兴趣的朋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