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烧房子的问题,沿途到荆紫关,我们都作了调查。老人们都说:白朗军和土匪不一样,从这里过根本没有烧过房子。荆紫关老人张老太太说:“第二次白朗来时,北头由于做饭不小心,失了火,人家还来救火。”可见,说白朗见房子就烧的话纯属谣言。但是,在我们的访问中,荆紫关以及附近村庄的男女老少都对我们谈了白朗军火烧白浪村的问题。火烧白浪已成为典故在群众中流传着,人们都会说:“白浪的房子,齐点。”既然发现了这一矛盾现象,因而引起了我们调查组的重视。我们不但在荆紫关作了重点访问,而且亲自到了白浪村。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烧白浪的原因是这样的:白浪村隔着丹江在荆紫关的西岸,是河南、湖北、陕西的交界处,一村的三部分分别属于三省管辖。据白浪村73岁老人魏德馨说:“白朗军第一次来时,把在荆紫关被打死的秦椒红叫我们村的魏殿军招呼埋在东边乱葬坟里,穿的荆紫关杨三掌柜的送老衣,身上带着玛瑙、金镯子……白朗军走后,我们这儿有个叫大喷的,把坟扒开了!后来又有人扒两次,尸体露在外边好多天……第二次白朗军来时,人家来上坟,一问坟被扒了,就烧起房子来啦!”由此可见,所以烧白浪,是由于白浪人在义军走后,扒掘了埋在白浪的死难者的尸体,而引起了起义军的愤怒,一举焚烧了白浪。起义军为申明其正义,曾在临走时,在荆紫关贴了一张布告,这张布告看到的人很多。我们访问了18位老人,他们都还记得,是用一张大黄纸写的,贴在“×××”门上,字有大拇指甲盖那么大,用的头衔是“扶汉大都督”。我们一问起这张布告,没有一个不称赞写得好的。老人们都说,写这张布告的不是翰林进士,也得是举人。为欣赏这篇文章,当时曾有不少人把它抄了下来。我们了解到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汉王坪的门凤亭老先生,一个是荆紫关的杨培英老先生。前者已去世,我们访见了他的儿子门广跃,可惜布告纸已无下落。我们也访问了杨培英老先生,他的底子也已遗失。他说,原文已背不下来,只记得大意。开头几句是:“自改革以来,神奸主政,民气不扬……一无军械可恃,二无驻军之所,……箪食糊浆以迎王师者,本大都督一律保护……”,下面是烧白浪的原因。根据我们的访谈,开头几句老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其主要内容也无大的出入。我们推断布告的内容,首先是说明了中国被军阀把持的现状和起义的目的;接着谈到了起义军保护人民和人民对起义军的拥护;最后谈到了烧白浪的原因以及对人们的劝告。 以上就是烧白浪的原因和经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白朗军烧白浪不是没有原由的“妄行”。 五 白朗起义军的打富济贫关于白朗军打富济贫的事实在人民中广泛地流传着,不管在淅川还是在荆紫关,或者是从淅川城到荆紫关的路上,一提白朗军,人们都说:“那人家是打富济贫的”。“白朗本是汉口人(从汉口方向来的,误认为是汉口人),上来打富来济贫”就是在人民中间流传的歌谣。计从富老先生说:“白朗来时,对穷人可是真好,对富人可是真不客气。” 白朗起义军打富济贫的事实,在淅川要算第二次打开荆紫关最为突出了。在座谈会上,据荆紫关敬老院的老人们谈,白朗军第二次打开荆紫关以后,有钱的人都跑光了,剩下的只有穷人。刘明治老人说:“第二次白朗军来以前,我们听说白朗是打富济民的,十来家一商量,咱们都是穷人,跑出去也没啥吃,就都不跑了。”白朗来后,他们打开大商号的仓库,把钱、衣服、布匹扔到了街上,叫穷人们拾,粮食叫穷人们量。计从富老先生说:“唉!那时候街上撒的东西多呀!咱还在街上拾了四百钱。大资本家的皮袍子、被窝(被子),街上多的很,都不敢拿。白朗的军队在街上喊:‘你们这些穷人都来吧!旁的你们不敢要,这钱可没啥吧!’街上的人可真多呀!”老人们都说:“白朗来了有钱人都吃了亏,穷人都沾了光。那时哪一家穷人不沾十来串钱的光。他们临走的时候,光拿银子,铜壳子、黄钱、粗布衣服都给穷人了!” 以上是起义军对穷人的情况,对富人怎样呢?我们也访问了当时是商人兼地主的李老三,也确实对他不客气。他说:“白匪一来,啥也没拿,光拿着账本子跑出去了,藏到土地庙里。家里有点东西总想回来看看。我到河边挑一桶水,装着给白匪送水,回家看了看,就跑了。一下河,白匪的兵就喊:‘你往哪里跑?你姓李,你是这里的掌柜的,快回来!’ 我看没办法, 就回来了,躺在稻壳草上。他说:‘你还装死哩’,给了我一枪托,又用木棒打了我几十下,逼着叫我拿银子拿大烟,还朝我屁股后头放了一枪。我说:‘王老爷何必发脾气呢!’后来,我领他从油缸底下扒出来烟土,才放了我。”我们认为不管李老三说的情况真实不真实,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朗军对穷人和富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起义军对一般商人特别是小生意人是公买公卖的,并且主持公道。他们又说,白朗有个部下叫杨小冬,他在街上喊:“俺们白大帅可是公买公卖,保商保民,都开门做生意吧!那一家不开门可不行。”计从富老先生谈:“白朗军公买公卖,总是先给钱,后拿货。对做小生意的往往是多给钱。”同时他们也从来不白使用穷苦人。刘明智老先生说:“第一次白朗来时,我在街上卖馍,人家叫我给他们炕馍,炕了一晌午,我的馍没卖掉,人家给我三捧铜子,回家一数四串多。那时候苞谷一串钱二斗,布一串钱一匹,三四串钱做个小生意都活动开了。……我妈给他们做饭,剩下来的粮、馍给了我妈好多,还给我妈点铜壳子。”从以上的事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统治阶级竭力诬蔑白朗起义军,但穷人还是一点也不怕、也不跑的原因所在。 六 人民对白朗的怀念白朗军虽说两次经过荆紫关,也仅仅停留四天的时间,但是,他却给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几十年来,白朗的故事成为人们谈天的主要资料。在我们的访问中,广大人民不但称颂白朗和起义军的英勇,甚至还对白朗加以神化。例如62岁的郭明宣说:“人家白朗可不简单,在白朗出世以后,东北方向就出了一颗大星星,后边多长一条子。”类似这种说法还不少。另外还有人说:“白朗跟李闯王是一样的人”。由此可以想见广大劳动人民对白朗的崇敬。 另外,人们对剥削阶级对起义军的诬蔑极为反感。在访问的第一天,我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在参加会的人员当中有个上边提到的李老三,当时是盐店的老板,他谈话的时候,一口一个“白匪”,引起了一些穷苦出身的老人的不满。所以李老三谈话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开腔,等他谈完后,大家才畅谈起来。会散以后,有两个老人对我们说,李老三说话不凭良心,叫我们不要相信他。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白朗起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影响是深刻的,人民的心目中充满了对白朗起义军的怀念之情。 说明:此调查报告根据1960年4月“开封师院白朗起义淅川调查组”(田广业、宋廷志、张宝琴)的调查资料整理,原资料现存河南大学历史系资料室。马小泉 张朝凤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