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郭嵩焘提出的富强之路有哪些要点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读史网 袁伟时 参加讨论

第一,以发展私营工商业为富强之基。
    
早在1866年,郭便上书总理衙门,提出两条重要意见:一是撤销出海的禁令,撤销一切禁止民间经营工商企业的禁令,使商人早已暗地购置轮船经营的对外贸易合法化,鼓励人民制造轮船和经营工商谋利。二是令官服务业投入市场营运。以轮船为例,应该由商人公举市舶司,“其官置之火轮船,亦归市舶司经理,一例与商船装运货物,稍备船役工食及岁修经费。”(《郭嵩焘日记》(二)第608页)
    这些建议蕴含着三个重要思想:首先是与洋人竞争的商战思想。与正在流行的御侮无非整军经武的见解相反,他认为要“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郭嵩焘日记》(二),第608页)这比郑观应鼓吹商战,约早10年左右。其次,确认民富是国强的基础。他认为只有商民获利既厚,才能输税国家亦常丰,这也是西方富强秘密所在。后来,他进一步作了解释:“国于天地,必有与立,亦岂有黎民贫困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今言富强者,一视为国家本计,与黎民无与。抑不知西洋之富专在民,不在国家也。”(郭嵩焘:《与友人论仿行西法书》,《郭嵩焘诗文集》第255页)从这点出发,欲国家富强而只热衷于官办军火工业,或办民用工业的同时却给民营工商业设置重重障碍,都是背道而驰。再次,必需以利导民。在他看来,承认利的巨大作用,以利为导向,使之与国家富强结合,这是国家盛衰的关键所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必需“求富与强之所在而导民以从之,因民之利而为之制,斯利国之方也。”(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郭嵩焘奏稿》第340页,岳麓书社1983年)郭嵩焘发展私营工商业的主张是对清廷自强道路最早的否定,后来,像左宗棠这样的洋务派也已认识到工矿“官办之弊,防不胜防,又不若包商开办,耗费少而获利多也”,(左宗棠:《与周谓臣提军》,《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六十三,第24-25页。)不过,这已是10年以后的事了。
    第二,以讲实学为富强之源。
    
他同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深悉令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沉溺于诗文八股,无非是“悉取天下之人才松弛灭裂之,而学校遂至不堪闻问。使稍知有实学,以挽回一世人之心,尤为当今之急务矣”。他所说的实学就是西学。所以,他建议:“此时宜广开西学馆,使稍服习其业,知其所以为利,庶冀人心所趋,自求之而自通之,日久必能收其效。”(郭嵩焘:《致李傅相》,《郭嵩焘诗文集》第343页)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风气,郭氏考虑的正是决定人心趋向的本源。
    第三,以“急通官商之情”为富强的根本。
    
郭嵩焘是基于两方面的情况提出这个意见的:一是对西方富强本原的了解。他请教过许多外国人后得出一个结论:“西洋立国,在广开口岸,资商贾转运,因收其税以济国用,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者。”(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郭嵩焘奏稿》第341页)揭示了西方各国的本质是在资产阶级(商贾)办理和支持下努力扩展本钱主义经济的,因此,要像西方那样富强,就必需“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西用西法之基”。(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郭嵩焘奏稿》第345页)二是他深感中国官民隔阂非常严重。1859年他曾当面向咸丰皇帝提出“今日以通下情为急”,(《郭嵩焘日记》(一),第215页)可是这么重大的问题却被皇帝轻轻岔开了。10多年后,郭氏再一次向朝廷提出这个问题时,一般的官民关系已具体化为官商关系,先驱者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郭嵩焘的上述三点主张勾画出一条中国走向富强之路。这些主张抓住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是一条真正的救国道路,它远比一般洋务派的见识高明,更切合中国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也是林则徐时代所没有解决的课题,作为鸦片战争后第二代思想家之一的郭嵩焘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