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周振鹤,等。方言与中国文化(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明经世文编:第3册[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第3册[Z].北京:中华书局,1977. [4]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2辑[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5]明世宗实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6]薄音湖。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4辑[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7]方逢时。大隐楼集[Z]//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五辑(第1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8]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3辑[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9]明武宗实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10]清史资料:第1辑[Z].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印行,1960. [11]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1辑[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12]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明]谭纶。谭襄敏奏议[Z]//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2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发行,1986. [14][明]章潢,等。图书编:第13册[Z].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1. [15]明神宗实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16]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Z]//戴逸。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史部(第15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日]森川哲雄。十七世纪前半叶的归化城[J].叶新民译。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3-4)。 [18]钦定盛京通志[Z]//戴逸。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史部(第26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9]卢明辉。从走西口、闯关东看清代内蒙古的农业、手工业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6)。 [20]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9辑[Z].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78. [2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0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2]方戊昌,等。忻州直隶州志[Z].光绪六年刻本。 [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4]绥远通志稿(第6册)[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5]贻谷。绥远奏议[Z]//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4. [26]纳兰常安。瀚海前集[Z].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清刻本。 [27]鄂尔泰,等。雍正朱批谕旨(第10册)[Z].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5. [2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3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9]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15册)[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0]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Z]//四部丛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本,1984. [31]张之洞。张文襄公奏议[Z]//续修四库全书(第51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2]贻谷,等。归绥道志[Z].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33]魏渤,等。调查张家口、归化城开辟商埠报告[J].农商公报,1915,1(7)。 [34]东方杂志社。蒙古调查记[Z].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35]安介生。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的移民文化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36]绥远通志稿:第七册[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7]边衡。晋绥关系及其蒙旗政策[J].蒙藏旬刊,1936,(115)。 [38]古丰识略[Z].咸丰十年抄本。 [39]新修清水河厅志[Z].光绪九年刻本。 [40]绥远省调查概要[Z].绥远省民众教育馆编印,1934. [41]郑业白。察哈尔通信[J].向导周报,1924,(62)。 [42]邢野,等。内蒙古十通·呼和浩特通志[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43][日]今堀诚二。中国封建社会构造[Z].日本学术振兴会刊,1978. [44]闫天灵。塞外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与蒙汉双向文化吸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45]刘文秀,等。呼和浩特方言辨正[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46]佟靖仁。呼和浩特满族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