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考(二)(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未知 王也扬 参加讨论

    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谈话,是针对当时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的邓小平。1975年,邓小平被重新启用以接替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面对国内“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造成的混乱局面,他开始抓“全面整顿”的工作。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毛主席最近有三条指示,一条是关于理论问题的,要反修防修,再一条是关于安定团结的,还有一条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条重要指示,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这三条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分割的,一条都不能忘记。”[96]邓所说毛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即毛泽东再次要求全党学习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系列教导,不忘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的创造在于:他将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另一条指示也上升到了纲领、路线的高度,成为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并列的新“总纲”[97]的基本点之一,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的基础。在邓看来,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并不是比抓阶级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层次低一等的工作任务,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读者阅读本文,即可知道,这样的批评不够公允。作为共产党人,邓小平一生都没有否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这应该也是历史事实。而毛泽东“批邓”是延续了自己一贯的思路,在前面已经引述的那句话:“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后面,他继续说道:“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即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阶级矛盾--引者注),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问题是自己是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了。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98]毛的话,折射出他毕生致力的“实际的阶级斗争”的轨迹,细心的读者会感觉到,其与本文通篇的考察是合辙的:马克思主义与经济不发达社会的革命;列宁的理论创造与中、俄两国的实践;“以阶级斗争为纲”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及其特点;小资产阶级问题与阶级斗争扩大化、长期化……本文所涉及的这些论题,同时也可以作为思考题,继续留给读者。
    胡乔木在谈到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时,强调“这不能不说是由于阶级斗争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的影响。”[99]笔者在结束本文的时候,则愿意提示读者更深入一步,注意研究阶级斗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逻辑性。结论是:如果不能完全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那么建设和谐社会便是空话。
    参考文献:
    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② 转引自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170-171页。
    ③ 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9页。
    ④ 参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54页。
    ⑤ 毛泽东在武汉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4月6日)。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⑦ 关于阶级斗争特殊性质的观点(马克思说:“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而在这以前,在每一次社会全盘改造的前夜,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页。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生死斗争”的观点),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区别于其他政治历史学说的根本点,所以列宁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9页)。
    ⑧ 1951年3月13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⑨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⑩ 李颖编《从一大到十六大》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  毛泽东在江苏、安徽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62页。
    ?《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
    ?《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6、423页。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379页。
    ?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967页。
    ?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  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新青年》第9卷第3号,第11-13页。
    [21] 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青年》第9卷第4号,第5页。
    [22]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23] 瞿秋白:《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2页。
    [24]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5页。
    [25]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生主义》,《布尔什维克》第1卷第14期,第453-454页。
    [26]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87页。
    [27] 李洪林:《我们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第1期,第6页。
    [28] 蒋大椿:《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6页。
    [29] 详见拙著《我们关心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271页。
    [30] 参见石仲泉等主编《中共八大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1]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0页。
    [32] 参见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68、73页。
    [33] 《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22期,第49-51页。
    [34]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1957年10月4日)。
    [35]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1958年5月)。
    [36] 转引自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4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3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7页。
    [39] 参见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72-173页。
    [40] 参见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24页。
    [41]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试图对其阶级斗争学说加以物质的解释,以符合当时流行的科学观念,并具可操作性,然而作为“与人奋斗”(毛泽东语)的阶级斗争,一旦付诸暴力革命的实践,就必然踏入人心层面的渊薮,产生一系列叵测的严重的社会后果。
    [42]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84页。
    [43]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0页。
    [44]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页。
    [45] 《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页。
    [4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集,第251页。
    [47]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83页。
    [48]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49]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1页。
    [50]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94、252页。
    [51] 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1943年8月15日);毛泽东在山东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2月)。
    [52]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876页。
    [53] 1967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2版。
    [54] 据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文革”期间,受到各种批判、冲击的“有上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