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错误的情报判断,均被蒋介石、徐永昌与李宗仁所接受,蒋鼎文也无异议,因而造成国军在许昌一带被日军机械化部队闪电攻击后惨败。 国军此役损失重大,当然非蒋介石、军委会与汤恩伯所愿。一般而言,若日军发动大规模战事,国军难以正面抵抗。如果能避免与日军机械化部队硬碰硬地决战以减少损失,甚至让日军扑空,应该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作战的最佳抉择。因此,国军基本上以避免无谓重大牺牲为原则。依此而言,如果蒋介石知道日军是以歼灭野战军为主的大规模攻势,将会在许昌避战。 总之,国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惨败,与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造成蒋介石未及时放弃决战许昌,也未考虑到日军攻击平汉线外的国军,因而作出错误部署密切相关。就蒋介石而言,虽然战略错误源于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但也包括蒋鼎文与汤恩伯部情报夹杂真伪,汤部情报搜集不力,他对汤部战力过度乐观以及他所指责的“将领怯馁无能一至于此,平时漫不经意,临战手足无措”等因素。(130) 尽量如此,作为唯一有权调动军队与拥有最高决策权的领导人而言,蒋介石应当为豫中会战前期汤恩伯部的惨败承担责任。 注释: ①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原书名为《河南の会战--一号作战(一)》,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东京,朝云新闻出版社1973年版),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7年版。 ②“国防部史政处”:《抗战简史》,台北,“国防部史政处”1952年版,第241-242页;“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抗日战史--豫中会战》,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1年版,第326页;蒋纬国编:《抗日御侮》第8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1页;郭廷以校阅:《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版,第325-326页。 ③ 日军为攻打平汉路南段,使用了华北方面军之主力,包括4个师团、4个旅团、1个战车师团和1个骑兵旅团,并由华中方面以1个师团配合,总计约10个师团之兵力,对国军第一战区约40个师的兵力而言,其战力在2倍以上,实属优势。其后日军在打通粤汉、湘桂等路时均采用这种优势兵力。较之凇沪会战时以约10个师团对国军70个师(且淞沪会战时国军师之战力较之后期战役时为强),武汉会战时以10个师团强对国军约120个师(各师编装均不完整)而言,此役日军兵力实为充分。蒋纬国编:《抗日御侮》第9卷,第410页。 ④ 例如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6-1069页;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0-1332页。 ⑤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0%E8%99%9F%E4%BD%9C%E6%88%B0&variant=zh-tw,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12月23日。 ⑥ 《蒋介石日记》,1944年5月20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以下所引蒋日记出处同此)。 ⑦ 《蒋鼎文关于中原会战溃败原因之检讨报告(1944年6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2-93页;《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1944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4-1285页。 ⑧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编辑委员会编:《蒋鼎文先生访问记录》,《口述历史》第9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版,第85页。 ⑨ 1944年9月,郭仲隗等110位参政员,在国民参政会提出要求惩罚汤恩伯的《请申明军令严惩失机将领以明责任而利抗战案》。参见《军委会及军令部有关防止共产党部队在苏皖北部活动等问题与韩德勤等来往文电》(1944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以下简称“二档”),787/351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四),第115页。 ⑩ 文思主编:《我所知道的汤恩伯》,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208页。 (11) 刘茂恩口述、程玉凤撰:《刘茂恩回忆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第654页。 (12) 陈诚奉命召开的检讨会上,公开以“将帅不和、军民不和、军政不和、官兵不和”四不和,将败战责任指向汤恩伯,汤“只好老着脸皮当众认罪”,但汤私下却将责任推卸给蒋鼎文,说“他拉了我的腿”。文强:《“中原王”汤恩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09-211页。 (13) 苟吉堂编:《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1947年印,第218、220、225、227、229-230页。苟吉堂在豫中会战时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副参谋处长。 (14) 《汤恩伯先生纪念集》,台北,“汤故上将恩伯逝世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1964年版,第丁15、丁29、丁31页。 (15) 王仲廉:《征尘回忆》,台北,1978年自印本,第410-411页。 (16)“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欧战爆发前后之对华和战--初期陆军作战(三)》(原书名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三)》,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东京,朝云新闻出版社1973年版),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7年版,第482页。王世杰也提到,豫南会战时“敌军目的在消灭我当地汤恩伯等所部之兵力”。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王世杰日记》第3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21-22页。 (17) 《第三十一集团军豫南会战战斗详报》(1941年2月),二档,787/9842。 (18) 蒋纬国编:《抗日御侮》第6卷,第43-44页。 (19) 《第一一○师中原会战战斗详报》(1944年4-6月),二档,787/10882;《暂编第一旅中原会战战斗详报》(1944年4月),二档,787/10886。另见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第825页;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1050页。 (20) 《军令部编印的“特字情报汇编”》(1944年1-4月),二档,787/5557;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7卷(下),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78年版,1944年3月5日条;《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115-118页;《蒋中正条谕林蔚目前反攻准备重要事项研究陆空军联合作战等六项》(3月5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革命文献;《水东独立团一九四四年工作总结》,中共河南省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编:《睢杞太地区史料选》(中),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7页。 (21) 1942年,日军打算在豫北的黄河铁桥上游另开新河道,以便修复黄河铁桥后,完成通往郑州的铁路,藉以打通平汉线。《第廿三军山西隰吉蒲洪洞汾西灵石各县阵中日记》(1942年9-12月),二档,787/15239;1943年6月与8月,胡宗南与蒋鼎文均提及日军准备渡犯,企图打通平汉线。《军令部第二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3年6-10月),二档,787/6216。 (22)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8-9、13-19、55页。 (23)《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23-26、35-36、50-51、150-156、544页。 (24)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51、113、125、338、354、361、465-466、520-521、526页。 (25)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151、358页。 (26)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6-7、15-17、30-33、61、121、128-129、132、166-167页。 (27) 《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3月),二档,787/6218。 (28)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78、138-139、163页。 (29) 《蒋中正条谕周至柔与陈纳德研究各战区发动夏季攻势时空军如何配合作战》(3月5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革命文献。另见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5卷(下),1944年3月5日条。 (30)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河南の会战--一号作战(一)》,第80-81页;《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17、21、115-118页。 (31)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157-158、178、216、282、306、331、392-393、435页。蒋鼎文电称,2月1-25日,敌机在平汉路两侧及黄泛一带上空侦察41次,在邙山头方面(包括郑州、广武、荥阳一带上空)侦察46次。《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3月),二档,787/6218。 (32)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113-114页。 (33)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339、341、348、435-438、452、478页。 (34)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358-362、378、393-395、400-404、407-408、436-439页。 (35) 刘茂恩口述、程玉凤撰:《刘茂恩回忆录》,第652页。 (36)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226-228、273-274页。 (37) 刘熙明:《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1937-1949)》,台北,稻乡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273-275、284、292-293页。 (38) 《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3月),二档,787/6218;《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4月),二档,787/6219;《军令部作战要报》(1944年3月),二档,787/6427。 (39) 《第一战区泛东挺进军总指挥部平汉路东战斗详报》(1944年4-6月),二档,787/10879。 (40) 《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4月),二档,787/6219。 (41) 《骑兵第三师河南西平项城等地阵中日记》(1944年4-6月),二档,787/10873;《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226页。 (42) 《军委会作战情报及指导部署等文电》(1944年5-6月),二档,787/3093;《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4月),二档,787/6219。《徐永昌日记》第7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1991年版,1944年4月23日条;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作战经过”(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第626页。 (43)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59、63-64、229页。 (44) 《河南会战--一号作战(一)》,第154、156、276-277、329、423页。 (45) 《军委会作战情报及指导部署等文电》(1944年5-6月),787/3093;《军令部编敌情周报》(1944年1-3月),787/5480;《军令部编印的“特字情报汇编”》(1943年12月--1944年2月),787/5555;《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1-2月),787/6217;《军令部作战要报》(1943年11月),787/6423;《军令部作战要报》(1943年12月),787/6424。上列资料均出自二档。 (46) 《军令部编印的“特字情报汇编”》(1944年4-5月),二档,787/5559。 (47) 《军令部作战要报》(1944年1月),二档,787/6425。 (48) 《军令部作战要报》(1944年2月),二档,787/6426。 (49) 《军令部作战要报》(1944年3月),二档,787/6427。 (50) 《蒋介石日记》,1944年2月29日。 (51) 《军令部第一厅一处编第一战区战报摘要》(1944年3月),二档,787/6218。 (52) 《军令部编印的“特字情报汇编”》(1944年6-8月),二档,787/5560。 (53) 《军令部编印的“特字情报汇编”》(1944年1-5月),二档,787/555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