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毛泽东年谱(1893-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35)同注(20),第2页。 (36)同上,第129页。 (37)同上,第111页。 (38)同上,第130页。 (39)董志凯,前引书,第67页。 (40)罗平汉,前引书,第15页。 (41)同注(20),第230页。 (42)这是笔者组织学生在各地进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的资料。访谈时间:2005年7月16日,访谈员:厉莹。 (43)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载杨念群(主编):《新史学》(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裴宜理:《重访中国革命:以情感的模式》,李寇南、何翔译,载《中国学术》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4)罗平汉,前引书,第47页。 (45)同注(20),第184页。 (46)胡素珊,前引书,第340页;王友明,前引书,第114页。 (47)胡素珊,前引书,第342页。 (48)王友明,前引书,第190页。 (49)胡素珊,前引书,第342页;王友明,前引书,第109页。 (50)胡素珊,前引书,第342~343页。 (51)同注(42),访谈时间:2005年7月26日,访谈员:李金桀。 (52)胡素珊,前引书,第343页。 (53)王友明,前引书,第114页。 (54)胡素珊,前引书,第343页;李里峰,前引文。 (55)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56)同注(51)。 (57)赵效民,前引书,第338页。 (58)同注(20),第37页。 (59)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魏晓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0)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1)李放春:《北方土改中的“翻身”与“生产”》,载《中国乡村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