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大学文化转型:历史、现状及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社会科学 廖可斌 参加讨论
一、 大学建设与大学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大学都被视为希望所在,被倍加呵护,因为它是培养下一代的地方,代表着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巨大变革和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来说,大学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个国家急切期待的,并不是一般的继承者,而是在品格、思想、能力等方面都富有革命性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唯有这样的新一代,才能承担起让这个国家实现根本变革和巨大进步的使命。人们都把培养造就这样的新一代的希望,寄托在大学身上,因此现在中国社会对大学及与大学相关事物的关注程度,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目前中国大学文化问题之所以引人瞩目,除了它对大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外,还因为它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大学文化代表对完善人格和知识、真理的追求,承载着塑造新公民的使命,寄托着全社会的希望,象征着人们的理想,因此大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整个社会文化,代表整个社会文化的高度。大学文化又与宗教文化、法制文化、新闻文化等,组成社会文化的底线。如果大学文化、宗教文化、法制文化、新闻文化等堕落,对整个社会的冲击是异乎寻常的。这将摧毁整个社会文化的标志,冲破包括信仰、伦理、道德、审美标准等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的底线,造成整个社会文化的崩溃。目前中国大学文化的问题,对整个社会文化已造成深刻影响。因此,观察和反思中国大学文化问题,也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既然大学文化对大学的发展以至整个社会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大学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和反思。既然文化具有传承性,是历史积淀的结果,那么我们观察现在中国大学文化的问题,又必须从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去找原因。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劣化主要原因毫无疑问是现实制度环境、社会风尚等,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化传统无疑是重要根源之一。只有从剖析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文化的历史传统入手,我们才能对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种种弊端的历史源流和问题的实质看得更清楚,才能知道病根所在,从而才有可能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
    二、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文化的历史传统大学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其他方面如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某个民族的大学文化的特点,受该民族整个传统文化特征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某个民族的大学文化的构成和发展轨迹,可视为观察该民族文化形态及其发展历史的窗口和晴雨表。
    中国古代社会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小农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相对应,中国社会长期基本上是一个世俗性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实用主义,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政治体制。中国历史文化的这些基本特征,深刻地制约了古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文化,也对当代中国的大学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古往今来有很多对学校、教育的崇高赞美之词,因此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国家。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但必须说明的是,中国人之所以重视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信仰上帝,不是为了追求真理,不是为了追求知识本身,而是为了实用,为了做官发财。
    总之,体制上隶属于君权专制王朝,教育理念上彻底的实用主义,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决定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文化的其他一系列特征,它们可以说确定了后世中国高等教育文化的基本指向。
    三、 近代以来中国大学文化的创建近代以来,中国为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开始兴办大学。中国近代的大学在草创时期受到两种传统的影响和制约,一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文化传统,一是西方大学文化传统。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力图尽可能延续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传统,主张在此基础上加以变通,到比较全面系统地引入西方大学文化的过程。人们对现代大学的性质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但中国实用主义的教育文化传统极为深厚,它会找到适当的时机和形式,顽强地将中国大学发展的进程扭转到与它相吻合的轨道上来。大学的宗旨之一就是探索真理,研究科学。准确地理解科学的含义,就能准确把握大学的性质。中国近代以来对科学的误解,导致对大学性质的理解出现严重偏差。从政府、社会到大学本身,始终没有真正确立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探索真理、研究科学的理念,对大学性质的理解,实际上一直停留在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上,延续了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文化传统。中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征是一致的,即历来信奉实用主义。
    总体上看,经过不断观察、思考和探索,大约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中国知识界对大学的性质终于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这时一批十九世纪末创办的新式学堂相继演变成大学,外国教会在中国也开办了多所大学,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成为大学教师和管理队伍的主导力量。他们把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引入中国,基本奠定了中国的大学体制和大学文化。
    四、 近年来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一种全新的大学办学模式,已经基本确立的大学体制及大学文化被彻底改造。私立大学全部被取缔,所有大学纳入政府管理。大学有关事务都必须层层审批。大学内部也实行严格的科层制管理。教学和研究活动都有严密规定。按照一种规定的标准培养学生,主要是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以至最高当局有取消所有文科大学和文科专业的想法。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更是基本停办,大学本身存在的合法性也受到怀疑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原有的大学重新开办,又兴办了一批新的大学,中国的大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在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改革全面铺开,中国大学的发展遇到新的问题,大学文化开始蜕变,具体体现为管理体制集权化进一步加剧、实用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大学基本建设和行为严重庸俗化。
    五、 中国大学文化转型的路径中国大学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出现的种种现象,与整个当代中国文化出现的种种问题密切相关。现在人们呼吁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转型,与改造整个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新型中国文化的呼声也是一致的。中国大学要承担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使命,必须与整个社会的转型同步,实现大学文化的转型,促进大学文化与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从对大学文化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管理体制是大学文化中相对刚性的要素,它在整个大学文化中起支配作用。目前中国大学的集权管理体制,既有中国高等教育的集权管理文化传统为根基,也与当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可谓根深蒂固。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和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大学内部行政系统,以至教职员工,已经形成牢固的利益链,改革难度极大。而不解开这个关键症结,其他的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中国的大学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可能真正进入世界大学前列。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拦路虎。而掣肘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对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担忧,这就成了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必须由中央高层领导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下决心进行自上而下的根本改革,破解维护稳定与建设一流大学之间的僵局。有些方面不妨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允许进行多种尝试。
    1。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改革的主轴,修改《高等教育法》,或制定《大学法》,明确大学的主体地位,保障大学自主办学的权力。
    2。建立新的大学负责人遴选制度,教育主管部门不再负责大学负责人的选拔,改为公开招聘,接受海内外提名,由大学师生代表、海内外知名人士、校友代表等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按程序进行遴选,提出人选,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查任命。副职负责人由校长提名,经师生代表大会审核通过,由校长任命。
    3。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为学校法人代表,为学校办学的责任人。学校党委会的职责是对学校的政治稳定、思想工作、反腐倡廉等起监督保障作用,不干涉校长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4。由人大立法,保障大学的办学经费。
    5。借鉴市场化经济改革的经验,参考国外大学的办学经验,取消绝大部分评估项目,让社会来检验大学的办学水平。
    大学的管理体制是大学文化的关键。破解了这个难题,大学的其他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如能同时注重大学文化其他方面的建设,中国就有望建立新型现代大学文化,中国大学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