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事业、家庭以及对幸福的感受等方面,男女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更专注于事业,有20.6%的男性认为“事业是我人生的全部”,比女性高出5%;有69.7%的男性认为“事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或过程”,比女性低了5.5%。在幸福的感受方面,对“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作为自己主要的幸福指标,但男性在“事业成功”、“有足够的钱财”、“当官”的幸福感受上,分别比女性高出2.2、2.9和1.9个百分点;女性则更注重“家庭幸福”,比男性高出4.7个百分点,而在“平安过日子”取向上也高出男性2.2个百分点(见表6)。 (三)大多数民众对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反映都比较强烈,但男性与女性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调查显示,民众对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的贫富差距过大、教育问题、官场腐败、不良的社会风气等社会问题反映强烈,其中反映最强烈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排在第二位的是“教育问题”,第三位是“官场腐败”;其它依次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态环境恶化”、“三农问题”、“民族矛盾和冲突”(见表7)。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女性对“贫富差距过大”、“教育问题”、“不良的社会风气”、“民族矛盾和冲突”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均高于男性,尤其对“民族矛盾和冲突”、“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反映更为强烈,分别高出男性4.1和2.4个百分点,这与女性在现实中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收入相对较低,更注重家庭和子女教育成长等因素有关;男性对“生态环境恶化”、“三农问题”的关注明显高于女性,分别高出9.1和5.8个百分点,这与男性在社会现实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有关。 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对西部地区教育、经济、交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非常迫切。在调查中,当问及“民族地区最迫切需要发展什么”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民众都选择了“教育”、“经济”、“交通”、“医药卫生”、“提高人的素质”等,但男女民众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男性更关注交通、经济等实体层面的发展,分别高出女性7.9和6.7个百分点;女性更注重人的素质、精神文明精神、民族团结等精神层面的发展,分别高出男性7.3、2.3、2.1个百分点(见表8)。 调查还反映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单调、落后的现状。民族地区的民众除以看电视作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外,其他休闲娱乐方式依次是:喝茶聊天(35.1%)、逛街赶集(33%)、体育运动(33%)打牌(27.4%)、唱歌跳舞(19%,主要是唱山歌和跳锅庄)、喝酒(18.6%)、看录像、看电影(16.9%)、上网玩游戏或聊天(13%)、诵经祈祷(11.1%),还有2.9%的人参与赌博(见表9)。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男女民众对休闲娱乐方式的喜好有很大的差异:男性除看电视、喝茶聊天外,更喜欢喝酒、打牌、体育等休闲娱乐方式,其中喝酒、打牌,分别高出女性18个百分点;体育运动高出女性11.8个百分点;赌博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高出女性4.3个百分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女性除看电视喝茶聊天外,则更喜欢逛街赶集、唱歌跳舞、诵经祈祷等休闲娱乐方式。 调查中还了解到,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大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以下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劳动力过剩。大部分农民家里的土地一般情况下一两个人就能应付,而且农活随意性大,导致有的人或以宗教为职业,或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视为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二是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单调、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是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他们期盼、需要一个在劳作之余可以休闲娱乐的地方,但在别无他选的环境中,只有选择了宗教,因为信仰宗教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三、社会性别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民众思想建设的思考(一)根据男女两性的思想实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 通过调查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男女两性的思想状况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需要增强性别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根据男女两性的思想实际、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与西部民族地区不同社会性别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接起来,使之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断促进男女两性在社会结构、社会地位中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性别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民性别意识,为性别平等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决策,促进男女两性积极性的发挥 “将公民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是指政府在立法、公共政策、各种方案和项目的宏观决策时,应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社会需求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决策质量、决策水平,有利于政府社会决策科学化。”[3]由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政府的决策者和办事人员应逐步具备社会性别觉悟,在每一项重大社会决策之前既要考虑民族、习俗、宗教等因素,还应进行社会性别分析,了解和研究两性的差异;既能够考虑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需求,还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两种性别的不同发展现状、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两种性别存在的具体问题,切实促进两种性别积极性的发挥,并实现对其利益的保护,从而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平衡发展。 (三)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性别和谐的发展 随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族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女性的发展仍受到很大的制约,性别和谐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作用,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在努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政府工作的各项决策中既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和满足男女两性的不同需求。”[3]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并保障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健康和婚姻家庭等方面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并切实关注两性生理差异和在发展程度上的现实差异;不断改善西部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调整时,坚持男女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切实制定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两种性别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努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促进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2]Guo Ya.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n Faith and Its Effect on Their Morals in the West of China[J].China Youth Study, 2008(10)。 郭娅。西部地区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现状及对其思想道德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 [3]张励仁。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A]//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