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因素分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许尔才、张建军 参加讨论

    

(三)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方面的问题
    少数民族干部是联系党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纽带,也是少数民族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具体体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的讲话中针对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问题专门指出:“要大力培养各级各族干部,尤其要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的各族干部队伍,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关键要大力增强各族干部的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⑥在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扩大,但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极少数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和突发事件上态度暧昧,立场含混;还有极少数干部浑浑噩噩,不求进取,难以承担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还不尽合理,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属于行政类干部,当前新疆经济发展急需的拥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理念的管理类干部,以及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水平和创新性思维的技术类干部仍然比较匮乏,从而造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畏首畏尾、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状况。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应尽快加以改进。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党对于新疆发展、稳定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影响了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文化方面的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主要标志,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的阶段,不是民族文化实现最终融合的阶段,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差异将长期存在。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多元文化汇聚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疆与外界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员往来不断增多,因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民族关系的文化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是指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调适和保护问题。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性流行文化传播造成了各民族文化趋于同化,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巨大冲击,许多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面临消亡的困境。我们在对待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上,一方面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保护力度,从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到政策支持都要切实到位,同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对民族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保守成分勇于改革,不能因抱残守缺影响发展大局。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调适,实际上是民族文化必要的自觉过程。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清醒认识,一味故步自封,以消极的我族中心主义看待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学习,必然会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进步。
    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民族之间以个体身份进行交往引起的文化对立和冲突。西部大开发在将内地的资金、技术引进到新疆的同时,大量的人员也随之进入,与当地群众的矛盾也随之增多起来。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打工、经商也会遇到此类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日益频繁地发生少数民族群众因为出行、住店、打工、求职等引发的矛盾问题,相当部分是由于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缺乏处理民族关系的意识和经验,导致小事情变成了大问题,这些人员中包括那些直接面对普通人的政府公务员、社会服务部门、窗口行业等的从业人员,像社区干部、警察、医生、教师、列车乘务员、票务员、公交司机、旅店工作人员、商贸企业从业者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汉族群众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缺乏必要了解,对民族知识、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生活方式、民族传统抱有一些陈腐的认识,导致民族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出现一些有损民族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某些人对本民族文化抱有狭隘的自负心态,轻视甚至歧视他民族文化,不愿意主动、全面了解他民族文化,拒绝与其他民族合作发展。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对立,影响民族关系。
    在文化宣传领域也需要一些改进和完善。在我国,存在一种很不好的倾向,那就是把民族工作刻意地和其他工作区分开来。这种分界行为事实上助长了民族分别意识。典型的表现就是在文化宣传领域的民族工作中,影视、文学、书画、歌舞等作品刻意宣传“少数民族的”比较多,宣传“中华民族的”的比较少。从新疆的情况来看,一些传媒和宣传机构在对外界进行文化宣传时往往简单地将“新疆文化”、“新疆歌舞”、“新疆饮食”甚至“新疆人”等同于某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歌舞、饮食以及这个少数民族的成员,这给人们造成了一种不真实的印象:似乎新疆只有一个少数民族或新疆就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代名词。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新疆的实际。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两千多万各民族人口里有八百多万汉族群众。这一做法也不利于各民族和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还隐含着对国家统一的威胁。将“新疆”这个地域与某一个特定民族联系在一起,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那里往往会成为制造问题的口实。所以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需要极度的谨慎、小心,否则也会影响民族关系。
    四、宗教方面的因素在新疆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教人数超过1100万,占全疆总人口近60%,此外还有人数不等的群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一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指引下,广大爱国宗教人士努力发动信教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由于新疆特殊的战略位置和社会条件,全球性宗教复兴浪潮也对新疆造成了巨大影响。以伊斯兰教为例,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新疆1100余万穆斯林群众拥有的清真寺数量就达到1.8万余所,与中亚五国的清真寺总数基本相当。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的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比重连年上升,已经影响到了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扩大生产或增产创收的经营活动。而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利用宗教对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由于少数地方管理不到位,有的清真寺被怀有严重分裂思想或者倾向的人把持,有的清真寺甚至直接成为分裂分子进行反动宣传的场所。同时,一些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地下讲经点”也屡禁不绝。这些分裂分子蓄意将宗教与民族分裂活动纠缠在一起,以宗教掩盖其政治目的。例如“伊扎布特”、“东伊运”等暴力恐怖组织在南疆一些地区利用宗教作掩护,在少数民族青年人中煽动敌视、仇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情绪,以宗教为借口,主张发动“圣战”,把新疆的汉人赶出去,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宗教进行分裂活动,是对新疆稳定的重大威胁。”⑦
    五、国际方面的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依然怀有冷战思维的西方国家与敌对势力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他们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候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处心积虑地破坏中国的稳定发展大局,利用各种手段破坏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长期以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民族问题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突破口,妄图通过民族、宗教、人权问题牵制我国,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引发民族冲突。为实现这一目的,这些西方敌对势力在对待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东突”组织问题上公然采取双重标准,不惜通过颠倒黑白的编造谎言、捏造事实的卑劣手段攻击中国政府,西方一些媒体的这一嘴脸在“7.5”事件中表露无遗。某些西方大国的政府打着对新疆少数民族人权和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人道主义关注”的旗号,明里暗里支持各种分裂组织,利用所谓的“新疆问题”,蓄意污蔑新疆的宗教发展状况和少数民族人权状况,试图以此干涉我国内政,挑拨新疆各民族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国内外从事敌对活动的民族分裂主义组织背后都有西方大国的影子,许多老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卖力表演往往都是由西方大国提供舞台和资金。国际敌对势力的这些活动对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