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西学对科举的冲激与回响以李之藻主持福建乡试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徐光台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徐光台,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
    一、前言明末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引入西方自然知识,其对科举试题的冲激,以及士人的反应,值得注意与研究。本文拟以万历三十一年(1603)李之藻赴福建主持乡试出的“天文”试题为例,探讨利玛窦传入西学对该次科举的冲激,以及士人的后续回响。
    李之藻,字振之,号我存,浙江仁和人。万历二十六年会试第六,殿试二甲第五。礼部观政,授工部主事。①对他的生平研究,以方豪《李之藻研究》最为人称道,两度提到万历三十一年他与翰林院编修陈之龙赴福建主持乡试。②龚缨晏、马琼介绍李之藻生平新史料,福建乡试为他仕宦活动一项重要事迹。③郑诚在补正李之藻家世与生平事迹时,在茅维辑《皇明策衡》中找出福建乡试策问“天文”试题,认为它与主程司文皆出自李之藻,似受利玛窦西学影响,还对与试士子黄鸣乔等人有影响,郑怀魁与李之藻因此试题而交往。此外,还提到利玛窦认为那是一道数学题,显示利玛窦知道此事。④在郑诚研究李之藻福建乡试与西学关联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利玛窦传入西学在策略上对李之藻乡试“天文”策论之冲激,以及士人的后续回应。
    由于中西自然知识传统迥然不同,加上科举考试有其长远传统,利玛窦传入的西学是一项前所未见的另类学术,不可能直接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为了探讨利玛窦传入西学对李之藻福建乡试策论试题的影响,首先有必要厘清西学传入前,传统自然知识与科举试题间的关系,过去研究触及科举试题与传统自然知识的关系。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认为理学主导下的教育与考试关注儒家典籍,排除科学与自然哲学。⑤相对地,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研究明清科举考试中的自然知识,特别是在策问试题中,科学或格致学与科举的关系。⑥对艾尔曼认为科举考策问对明代自然学的发展有贡献,李弘祺则较为审慎,持保留的态度。⑦另一方面,艾尔曼认为明代科举策问试题要求士子采考据方式回答,或为清代考证学的来源。⑧由于利玛窦借格物穷理或格致学之名来传入西学,⑨加之他有意识地引入西学及其根据,⑩因此,明末中西两种学识传统遭遇时,涉及其背后的根据或考据的问题。尽管艾尔曼将自然学与科举考试关系的重点落在格致学,不论明清科举考试策问试题涉及的内容,“虽然没有把历史看作学术研究关注的重心,但要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对试题予以回答。”(11)这点适用于李之藻福建乡试策问试题,似乎可从此角度来分析李之藻福建乡试“天文”试题。
    由于这道“天文”试题是首次出现西学与科举试题间的关联,因此引起笔者的兴趣,接着追问下列问题:利玛窦对中国学术与科举有何认识?面对中西两种自然知识传统的遭遇,他采取什么策略传入西学,又是如何影响李之藻?明代禁止私习天文,何以李之藻能出一道天文试题?在什么历史情境下,利玛窦为李之藻带来什么冲激,使他会在福建乡试中出道与西学有关的天文策问试题?过去是否分析那道试题的要旨为何?他出题的目的为何?这一试题与自然知识考据有何关系?过去是否对该题主司程文加以分析?此次乡试的天文策问试题对西学的推展起了什么实质的反应?为什么《皇明策衡》收录的天文试题,利玛窦认为那是一道数学题?在参与乡试的部分士子以外,该试题还有何影响与反应?这一事件在西学传播上,以及西学与科举的关系上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万历三十一年秋,李之藻赴闽主持乡试,被认为是首位在科举考试中出了一道与西学有关试题的主试官。然而笔者分析那道“天文”试题,发现其中没有一个字明确提到耶稣会士传入的西学,(12)即使“相应的策对呈文则有西学痕迹”,(13)还是谈不上他出题来测验士子们是否了解西学。因此我们另辟蹊径来了解李之藻福建乡试所出策论题的历史背景,以及此事对士人产生的影响。
    在明末中西自然知识传统的遭遇与冲撞中,身为先驱者的利玛窦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注意到中国自然知识不像西方科学有其原理、公设或假说方面的依据,因而由他传入的西学,包括世界地图在内,直接或潜在地挑战中国传统自然知识,起始了对中国传统自然知识辨的问题。就像顾颉刚质疑许多中国古代史记载缺乏证据,因而撰写《古史辨》,在中西两种迥然不同的自然知识传统的遭遇与冲撞中,面对其间的差异,迟早会产生哪种自然知识更有依据的问题,也就是自然知识辨或自然知识考据。
    笔者发现:利玛窦关切科举考试,并认为传统自然知识存在颇多错误。为吸引士人学习西学,他采取一种较隐晦的策略,在世界地图中以西方自然知识来考据传统自然知识,吸引李之藻学习与刊刻《坤舆万国全图》,成为李之藻赴福建主持乡试出天文策问试题的历史背景。由于策问要考生采考据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回答,虽然李之藻出的天文试题中没有一个字明白地提到西学,其中却隐含着以西学来考据传统自然知识,吸引士子追问,而后再当面详细说明。这一策略反映他从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什么。尽管那只是一个不太明显的尝试,可是却意外地引起户部郎中郑怀魁的兴趣,在发榜后造访李之藻。李之藻出示测天仪器,当场进行实测,改变郑怀魁原先对西学存疑的态度。而后李之藻赴张秋任都水司郎中。万历三十三年京察,郑怀魁调处州知州,李之藻遭到降职待补,有更多时间完成《浑盖通宪图说》书稿。三十五年,李之藻到处州拜访,郑怀魁乃将刊刻之事交由丽水知县樊良枢。质言之,利玛窦激发李之藻福建乡试出题,其中蕴含的西学又激发郑怀魁后续反应,这段曲折的历史成为17世纪初首件西学与科举间关系的重要案例,也是中国士人间传播西学最早的案例。
    二、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的隐晦策略与其在自然知识考据上的蕴义在中国传教史回忆录中,利玛窦注意中国学术尊崇孔子,长于伦理学,以及科举考试。南昌期间,利玛窦在府城内邻近府台官署处购得一屋,使他在万历二十五年八月目睹万人参与乡试的盛况。(14)南京时期,在自然知识方面,他与士人有不少互动,使他认为中国传统自然知识有许多错误。(15)他将诸多西方自然知识纳入《山海坤舆全图》中,但是那时他似乎尚未将西方自然知识与科举关联在一起。
    利玛窦获准居留北京,吸引朝臣与士人至其居处参访。万历二十九年夏,在初次拜访利玛窦时,李之藻看到屋内挂置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请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始知自己早年所绘舆地图,(16)不知西方世界地理与其中有关宇宙、自然哲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知识,乃向利玛窦学习世界地图中的地理与自然知识。过去对利玛窦世界地图虽有不少研究,(17)似乎尚未从跨文化知识传播观点来看《坤舆万国全图》吸引中国士人的策略,其在自然知识考据上的蕴义,以及对李之藻的冲激。
    带利玛窦入肇庆的罗明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地理,参考罗洪先《广舆图》,采用计里画方的表达方式,绘制一本《中国地图集》,以拉丁文标示图中的名称。(18)利玛窦做反向的事,他尝试将西方地理知识引入中国。他可能看过罗明坚绘制的中国地图,见过奥特里乌斯(Abraham Ortelius)出版的世界地图,(19)在不同时期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中,加入一些不同于西方世界地图的看法或自然知识,使它们与欧洲当时的世界地图有异,(20)也与中国地图制法迥然不同。
    

由于他没有机会在华建立制度性的教育机构,除了私下教授极少数士人以外,利玛窦的另一策略就是在世界地图中纳入许多自然知识来吸引士人。在《山海坤舆全图》中,利玛窦可能已开始发展出一个跨文化与跨学科领域的策略,将宇宙、天文、历算与自然哲学等自然知识纳入其中。可惜的是,此图似已失佚。因此,我们的焦点就落在现存《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从他老师丁先生(Christopher Clavius,1538-1612)两部著作《沙氏天球论评释》(21)与《天地仪说》(22)中,撷取部分内容零散地纳入其中,除了地球表面的诸大洲、海及各国所在的经纬度数的地理知识以外,还有相当丰富的宇宙、天文、历法与自然哲学等知识在内。它们反映利玛窦的策略,借此吸引中国士人注意西方自然知识。兹将图中关键要点分析于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