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西学对科举的冲激与回响以李之藻主持福建乡试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徐光台 参加讨论

    

他引述《元史》来显示中国地表所测各地昼夜长短不一,并反映较中国古人,元人在地理疆域上是最远的,提出的说法却有其方法上的根据。比起元人,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来自更远的远西,何况在《坤舆万国全图》中还有一些更清楚的方法或理论的依据。
    《元史》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此所云地中,盖指中国之中而言,然论昼夜长短,各处不同,则其法固有据矣。缘自古测景无如元人之远者,故能发古人所未发耳。录此案考。(23)
    这段引文将图中地理知识以外的特色与考据相关联,在自然知识考据方面具有两点蕴义。
    首先,利玛窦引入西方自然知识直接或潜在地挑战中国传统自然知识。例如,在另一段文字说明中,他以地圆说挑战传统地方说。“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24)其次,利玛窦一方面借历史文献《元史》来支持他是来自远西的耶稣会士,有一些更清楚的经验或理论的依据;另一方面,他引入西方自然知识在根据上又可能挑战中国典籍或历史文献中的传统自然知识,提供明显的对照。
    在明末中西自然知识传统的遭遇与冲撞中,身为先驱者的利玛窦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注意到中国自然知识不像西方科学有其原理、公设或假说方面的依据,因而在他传入包括世界地图在内的西学中,直接或潜在地挑战中国传统自然知识,起始了对中国传统自然知识考据的问题。(25)质言之,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表达他运用西方自然知识来考据中国传统自然知识的讯息。
    学者注意《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地圆说、九重天水晶球体系与四元行说等,焦点在其科学内容,(26)似乎尚未注意前述策略在自然知识考据方面的蕴义。笔者发现,利玛窦采取一种较为隐晦的策略,未明白表达其在自然知识考据方面潜藏的蕴义。一旦世界地图引起士人兴趣,向利玛窦追问与学习时,他俟机向他(们)表明图中自然知识在考据方面的蕴义,李之藻就属于这类深感兴趣的追问者。根据利玛窦记载:
    李我存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当余初抵北京时,彼正任工部高职,并为一极具才智之博士。少年时曾绘一中国全图,图上有十五省,颇精确,以为天下尽在于此。及见吾人之《山海舆地全图》,始恍然知中国与世界相比,殊为渺小。彼智慧极高,故对吾人所言地之广、地为圆形、地有两极、天为九重,以及太阳与其他星辰远较地球为大等真理,与他人所难于信从者,均易于领会。于是乃与吾人密契无间,遇公务不羁身时,即渴欲研究是项科学。(27)
    当时李之藻为营缮司主事,用工部资源协助刊刻更新的世界地图。万历二十九年秋印制较前更大的世界地图,取名《坤舆万国全图》。刊刻《坤舆万国全图》期间,李之藻继续向利玛窦学习相关自然知识。在丁先生《沙氏天球论评释》与《天地仪说》中,他选择难度较高的《天地仪说》学习。三十一年七月,奉命前往福建主持乡试,暂停向利玛窦的学习。返京后不久,升工部都水司郎中,赴张秋治水。直到三十三年京察降职待补,专注于《浑盖通宪图说》。三十五年完成该书,由处州知州郑怀魁协助出版。从学习与刊刻世界地图,到出版《浑盖通宪图说》的过程中,福建乡试的策论题在其间扮演了微妙的角色,值得分析探究。我们先分析福建乡试的策论题,而后再处理其策略影响到《浑盖通宪图说》的出版。
    三、李之藻福建乡试“天文”试题与其策略明代禁止私习天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不在禁止范围内,因此科举考试可出天文试题。李之藻初会利玛窦,见《山海舆地全图》时,已知中国地理知识不如西方,缺乏利玛窦世界地图中有关宇宙、自然哲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知识的依据,因此他努力学习西学。主持福建乡试时,他将利玛窦的策略延伸到策论试题及试后说明,使西学与科举产生关联。
    (一)明代禁止私习天文,为何李之藻仍可出天文试题
    万历三十一年七月,诏“命编修陈之龙、工部员外郎李之藻往福建……各主考……主乡试事。”(28)显示在此以前,李之藻已升员外郎,官从五品。借着主持乡试之便,李之藻出了一道“天文”类策论题。
    明代禁止私习天文,为何李之藻却可以出“天文”类试题?根据《大明律释义》,禁止私家收藏禁书及私习天文。
    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图谶应禁之书……者,杖一百。若私习天文者,罪亦如之。并于犯人名下追银一十两,给付告人充赏。
    释义曰:……天文日月星辰之属,谶即古谶纬之书,皆即天文而预言世道治乱休咎之事也,此皆所谓应禁之书也。……私习天文,则知推步测验之法,未免妄言祸福,故亦杖一百。赏告者诱之使告,则人不敢收藏私习也。(29)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只短暂在位十个月,他知道国业创建不易,任命杨荣、杨寓、杨溥三人辅政,积极推动有利国政的措施。在天象方面,他期望臣子们学习,因此臣子们不在禁止学习天文的范围内。
    仁庙一日语杨士奇等:“见夜来星象否?”士奇等对不知。上曰:“通天地人之谓儒,卿等何以不知天象?”对曰:“国朝私习天文律有禁,故臣等不敢习。”上曰:“此自为民间设耳,卿等国家大臣与国同休戚,安得有禁?”乃以天官玉历祥异赋赐群臣。(30)
    依此类推,科举考试出天文方面的题目也不在禁止凡人私习天文的范围之内。
    (二)利玛窦对李之藻试题的影响
    万历年间,利玛窦入华传教,曾教少数士人学习西方自然知识。目前所知,其中较有名的有韶州期间瞿汝夔,他追随利玛窦学习并翻译丁先生《几何原本评论》首卷。(31)南京期间,有瞿汝夔、李心斋的两名学生,以及王肯堂的学生张养默等人,学习天文学与四元行论等自然科学知识。(32)北京期间,则有李之藻、李应试、徐光启等人。(33)其中瞿汝夔未取得功名。王肯堂是万历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利玛窦在南京居留时,他已致仕。李应试是致仕的锦衣卫官吏。(34)李之藻福建乡试后次年,徐光启中进士。因此,到万历三十一年七月为止,在追随利玛窦学习西学的士人或官员中,只有李之藻有机会主持乡试,出科考试题。
    李之藻在赴福建主持乡试期间,暂停他随利玛窦的学习。在中国传教史回忆录书稿中,利玛窦提到李之藻被派赴福建主持乡试,还知道他出了一道数学试题,反映出向利玛窦学到了什么,显示李之藻曾告知利玛窦他所出的那道考题的内容与策略。
    Il Lingozuon fu mandato l‘ anno passato a esser superintendente dell’ essame de‘ licentiati della provincia di Fochien, dove sono i più famosi letterati della Cina. E fra gli altri temi the diede per componere, fu uno di cose di mattematica, nel quale dava mostra di quello che aveva imparato. (35)
    去年李我存受命前往福建省主持乡试,该省在中国出了许多极具名望的士人。除了其他试题,他出了一道数学试题,显示了他〔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36)
    在亚里士多德学科分类中,天文学属于数学的一支,与自然哲学存在界域的不同,(37)16世纪、17世纪出现一些跨越二者间界域的努力。(38)对利玛窦而言,天文学仍是数学的一支,因此他认为李之藻出了一道数学试题。
    (三)李之藻“天文”试题与主司程文及其策略
    李之藻如何在其主持福建乡试的试题中反映利玛窦所述“他出了一道数学试题,显示了他〔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呢?笔者追问其背后的策略,发现李之藻虽学习西方自然知识,但将此隐藏在心中,表面上顺着原先策论试题要求士子根据历史典籍采考据方式回答,以一种较隐晦方式来呈现他习得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内容在自然知识考据方面的蕴义,在结语中略微透露出他对士子学习西学的期望。
    1. “天文”试题与其策略
    根据《皇明策衡》,李之藻“天文”策论试题约有290字,(39)其要旨值得注意与分析。
    

首先,依照儒士天地人三才的理念,人居于天地之中,通晓天文地理。因此提到许多与试题有关的天文、历算与地理之典籍或历史文献,如《尚书·尧典》敬授天时传统,(40)《尚书·禹贡》地理传统,(41)源自《诗经·小雅》地理上的疆理,(42)《易经》天道等等。从他学习过《坤舆万国全图》中西方自然知识来看,觉得传统典籍或历史文献中的诸说有些混淆,要求士子们说个大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